唐晓刚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性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血流中断5 min,神经细胞将出现不可逆损害。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恰好是局部缺血引起炎症,造成脑损伤的关键部位。半暗带虽然有损伤,但仍然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可以逆转脑组织损伤。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炎性发生机制,合理利用炎性标志物,对脑卒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价尤为重要。阻断炎性通路,减轻神经元损伤,将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靶点之一。
- 徐小雨姚蓓蓓朱清唐晓刚梁森吴明华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局部缺血血液供应障碍炎性标志物脑组织损伤半暗带
- 中医辨证联合多巴丝肼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联合多巴丝肼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5例)单用多巴丝肼治疗,治疗组(60例)为中药方剂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按照PD的辨证分型和Hoehn-Yahr分期的3、4、5期分组,依据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观察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进行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晚期患者以气血两虚证型为主,中期以痰热风动,血瘀风动和肝肾不足证型为主。中晚期痰热风动,血瘀风动和肝肾不足证型组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比较及治疗后的UPDRS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气血两虚型组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比较及治疗后的UPD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方剂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中晚期痰热风动证、血瘀风动证、肝肾不足证PD的疗效。
- 吴文涛唐晓刚王晓勇吴明华
- 关键词:辨证论治
- 补脾健膵饮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补脾健膵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DPN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片、硫辛酸胶囊或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脾健膵饮。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计算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并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积分更低(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和2 h餐后血糖(2 hPG)水平均显著下降;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显著上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指标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补脾健膵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可能与该疗法可降低血糖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并提升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 魏进叶飞成唐晓刚李立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气虚血瘀型抗炎作用神经传导速度
- 痰瘀阻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4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痰瘀阻络方为主方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卒中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46例和单纯西药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方剂,分别于就诊当日,治疗7,14 d及3个月后观察大脑中动脉流速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等。结果 :同组内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流速较前均有下降,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同时Barthel指数较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脑中动脉流速、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等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用中药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西药治疗,大脑中动脉灌注显著改善。
- 唐晓刚吴明华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
- 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对NO水平、NIHSS评分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基于脑梗塞患者,组织践行药物疗法(即:阿司匹林+神经节苷脂),观测其效果。方法 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区域段内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观测样本,凭借不同的治疗方案划定组分,即:对照组(n=30,日常疗法介入)、观察组(n=30,阿司匹林+神经节苷脂疗法介入)。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44±2.76)天,对照组为(16.85±2.62)天,显然前者为更低趋向(t=6.347,P=0.000)。阐述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数据远高于对照组,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测数据材料远低于对照组(P<0.05)。阐述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评测数据材料、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评测数据材料、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评测数据材料均呈现更低趋向(P<0.05)。观察组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 LPO)化验指标数据、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化验指标数据、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化验指标数据为更低指向,其一 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化验指标数据水平为更高(P<0.05)。观察组总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比拟组间的不良反应,显然数据相当(P>0.05)。结论 基于脑梗塞患者,组织践行药物疗法(即:阿司匹林+神经节苷脂),相较常规疗法而言更具治疗价值。
- 唐晓刚刘沛桉
-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神经节苷脂疗效
-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IS)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1—12月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NIHSS评分≤3分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后1年内复发的31例归为再发组,未再发的382例归为未再发组,探讨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高脂血症病史、卒中病史、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入院时mRS评分;多因素分析表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OR=3.900)、卒中病史(OR=2.697)和入院时mRS评分(OR=1.485)。结论: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24h、卒中病史、入院时mRS评分偏高与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内的复发相关。
- 徐红李宏辉唐晓刚梁森夏鑫吴明华
- 基于CISS分型轻型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的研究
- 目的探讨基于CISS分型的轻型卒中患者的组成比例,并分析各分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的轻型卒中患者,入组患者均需完善头颅MRI...
- 唐晓刚朱清吴明华
- 关键词:预后
- 文献传递
- 酸枣仁汤辨证加减治疗对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值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对高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病人的血压水平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2023年1月100例在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以中医辨证论治,以中医辨证论治,以中医辨证论治。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血压,睡眠质量,副反应,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0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血压和睡眠质量均明显好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服务满意度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 ADR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加用酸枣仁汤辩证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稳定患者血压,同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魏进唐晓刚叶飞成李立
- 关键词:酸枣仁汤高血压睡眠障碍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