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03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银杏内酯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表达的影响
- 王军程萍萍袁俊英朱登纳王宝珍张勇熊华春杜江华
- 银杏内酯B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GB)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SPF级新生7日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HI)组及GB组,每组30只。采用经典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其中GB组分别于术后0h、24h按每千克体重10mg经腹腔注射GB。各组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包括术后6h、12h、24h及48h)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关键执行分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发现GB抑制凋亡最显著的时间点为缺血缺氧后24h;然后增加大鼠并纳入GB+LY294002组,于制模后给予GB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预干预,进一步探讨缺血缺氧后24h时PI3K-AKT通路在GB抗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ser47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HI组和GB组Caspase-3 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开始增高,于缺血缺氧后12h进一步上升,于缺血缺氧后24h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和GB组Caspase-3 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12h、24h、48h均明显增高,另外GB组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HI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后24h时HI组、GB组及GB+LY294002组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增强、凋亡阳性细胞增多、P-AKT(ser473)表达减弱,其中HI组和GB+LY294002组Caspase-3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超过GB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则明显弱于GB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银杏内酯B具有明显抗神经元凋亡作用,且以缺血缺氧后24h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最强;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在GB抗缺血缺氧诱导脑神经元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 王军杜江华程萍萍朱登纳张勇熊华春袁俊英张轶王宝珍
- 关键词:银杏内酯B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细胞凋亡
- 脑瘫患儿营养状况及其生活质量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营养状况与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治疗的2~5岁的脑瘫患儿进行调查,中文版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并进行体格测量评估营养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脑瘫患儿营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共完成219例有效调查问卷,脑瘫患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及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为31.5%、39.7%、21.9%、8%;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粗大运动分级(GMFCS)水平[OR=2.61,95%(1.324,3.209)]、吞咽障碍[OR=3.047,95%(1.408,6.593)]、辅食添加(6月至1岁)[OR=0.088,95%(0.03,0.254)]、出生体重[OR=0.516,95%(0.309,0.862)]是影响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的脑瘫患儿整体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及社交功能两个维度得分低于营养正常的脑瘫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不良在脑瘫患儿中发生率较高,吞咽障碍和GMFCS分级水平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营养不良患儿生活质量低于营养良好者。临床工作中要重视脑瘫患儿的营养干预。
- 王军李梦月朱登纳杜江华郎永斌童培
- 关键词:脑性瘫痪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Tau、p-Tau蛋白表达变化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及Tau、p-Tau蛋白表达变化。方法70只清洁级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A组(50只)、B组(10只)、C组(10只),A组大鼠采用经典Rice法制备HIBD动物模型,B组仅分离而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也不行缺氧处理,C组不作任何处理。 A组于HIBD后3、6、12、24、48 h各处死10只,B、C组术后全部即刻处死。比较各组凋亡神经细胞数及Tau、p-Tau蛋白阳性细胞数。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制模后3~48 h凋亡神经细胞数增加,制模后6~48 h Tau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制模后3~24 h p-Tau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P均<0.05);A组制模后不同时点(3~48 h)凋亡神经细胞数、Tau蛋白阳性细胞数两两比较,制模后不同时点(3~24 h)p-Tau蛋白阳性细胞数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出现凋亡,细胞中Tau、p-Tau蛋白表达升高。
- 王军程萍萍袁俊英朱登纳牛国辉陈静杜江华张冬秀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TAU蛋白
-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记录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E区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查,观察内收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GMFM?D、E区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试验组在改善D、E两大功能区和平衡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收肌和腓肠肌的RMS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平衡功能。
- 王军郎永斌杜江华陈镇朱登纳张勇李梦月童培
- 关键词:脑性瘫痪表面肌电图儿童
- 脑瘫儿童细胞和体液免疫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脑瘫儿童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的42例脑瘫患儿及50例正常体检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体液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对不同严重程度脑瘫儿童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脑瘫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体液免疫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严重程度的脑瘫患儿体液免疫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越重,体液免疫缺陷也相对应的更严重。结论脑瘫儿童存在体液免疫缺陷,并且脑瘫儿童病情程度越重,体液免疫缺陷越严重,而细胞免疫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
- 王军郎永斌张勇朱登纳杜江华李梦月童培熊华春袁俊英
- 关键词:脑性瘫痪细胞免疫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