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峥

作品数:44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4篇磁共振
  • 15篇成像
  • 12篇心肌
  • 12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梗死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心脏
  • 8篇视神经
  • 6篇型心
  • 6篇ST段
  • 6篇ST段抬高
  • 6篇ST段抬高型
  • 6篇ST段抬高型...
  • 5篇心脏磁共振
  • 5篇血管
  • 5篇教学
  • 5篇磁共振检查
  • 5篇STEMI
  • 4篇动脉自旋标记
  • 4篇视神经脊髓炎

机构

  • 4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4篇孙峥
  • 27篇卢洁
  • 12篇张苗
  • 11篇刘志
  • 10篇赵丽
  • 9篇李坤成
  • 6篇陈楠
  • 6篇黄靖
  • 6篇马素文
  • 5篇杜祥颖
  • 5篇段云云
  • 5篇刘亚欧
  • 5篇任卓琼
  • 4篇苏壮志
  • 4篇吴芳
  • 3篇毛贝
  • 3篇孙雪梅
  • 3篇郑亦君
  • 3篇吴云清
  • 3篇张晓君

传媒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护理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穿戴式MR电极贴位置指示衣
本实用新型可穿戴式MR电极贴位置指示衣,包括用于贴合在胸前的衣服主体和多个设置在腹部且用于控制心跳幅度的腹带,所述衣服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做心脏磁共振的时候在心脏放置电极片的孔,所述腹带两端设有用于控制腹带之间对腹部松紧程...
孙峥
3D MEDIC和3D SPACE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根的一致性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验证三维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three dimensional multi-echo data imagine combination with selective water excitation,3D MEDIC WE)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 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根成像中的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将55例受试者分为腰椎无异常表现的正常对照组(2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组(20例)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症(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组(15例),分别应用两种腰骶丛神经根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并验证正常对照组、CIDP组和LDH组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结果两序列测得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较高(正常组r=0.95,CIDP组r=0.99,LDH组r=0.97,P<0.001),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显示,3D SPACE STIR序列在SNR、CNR和CR三项指标中占优,3D MEDIC WE定性评估图像质量评分较高。两序列均能清晰显示正常腰骶丛神经根、病变所致的弥漫性形态增粗神经根以及间盘突出受挤压变形的神经根。结论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可应用于腰骶丛神经根成像,两序列对正常和异常形态、走行的神经根评估具备很高的可行性和重复性。综合考量临床图像的定性、定量评价,可择优选择恰当的序列为腰骶丛神经根成像提供影像支持。
孙峥孔超鲁世保鲁世保陈海笪宇威张苗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视神经脊髓炎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孙峥
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优化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教学流程的实践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论述某院通过HIMSS EMRAM 7标准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流程的实践研究,发现既往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存在方式陈旧,信息检索滞后,影像资源相对孤立等问题。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可对教学流程进行结构化再造,拟建立带教前学生水平自测模块,实践操作问题反馈模块以及带教教师追踪学习进度、反馈模块等;通过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息视图,阐述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与提高方式;最后串联影像资源,实现线上自主学习。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建设为内在驱动力推动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与流程设计的结合为外在技术支持,创新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实践应用。
孙峥苏壮志苏壮志孙雪梅姚远孙雪梅陈楠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教学
老人儿童及孕产妇磁共振检查护理配合流程的改进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配合要点,制定检查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案,优化传统模式下“一刀切”的常规护理配合流程,建立一套更为实用的标准化护理配合流程,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行磁共振检查的60例老人儿童孕产妇患者进行细致、缜密的护理配合。采取检查前评估,检查中密切配合技师操作流程并注意患者的安全管理,关注部分患者造影剂注入,及时做出反应,检查后进行满意度反馈。结果60例患者共执行磁共振检查74例次,含头颅平扫59例次,头颅增强15例次;其中19例老年患者MR检查20例次(头部平扫=20例),20例儿童患者MR检查20例次(头部平扫=19例,头部增强=1例),20例孕产妇患者行MR检查35例次。检查后患者整体满意度:服务质量100%、医护人员沟通解释100%、技术质量100%、环境设施88%~94%、服务流程100%。结论改进护理配合流程对老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流程提高了检查的完成率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检查不耐受程度有一定程度改善。
马素文孙峥孙峥尚洁张苗卢洁
关键词:老人儿童孕产妇磁共振检查优质护理满意度
磁共振心功能电影序列快速多参数对比评估危重症STEMI患者的扫描技术探索
2022年
目的阐述磁共振心功能电影序列(CINE)在危重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扫描及后处理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危重症STEMI患者1例,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序列的快速优化组合,重点对比分析心功能成像序列,分享扫描经验和技术要点。结果 CMR全部检查时间仅为18 min, CINE对比静息态灌注加权成像(rs-PWI)显示室间隔近下壁节段心肌缺血,结合钆对比剂延时强化序列(LGE)诊断室间隔心肌梗死伴心内膜下微循环阻塞,参考T;mapping提示微循环阻塞为心内膜下出血[T;值为(5.8±0.8)ms],心肌应变后处理分析得到室间隔下壁径向收缩(-1.93±1.81)%、环向旋转(1.63±2.34)%反常,远端心肌适度代偿。结论 CMR CINE序列可无创、快速、全面地评估危重症STEMI患者的心肌损害,提示临床直接血运重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重点处理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责任血管,密切关注再通后微循环。
孙峥胡莹莹刘志刘志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应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应变力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术后微循环障碍:基于特征追踪心脏MRI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运用特征追踪(FT-CMRI)技术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微循环障碍(MVO)对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其在再灌注术后3~7天内行CMRI检查,包括常规心脏电影(cine)序列和钆对比增强(LGE)延迟期扫描。运用FT-CMRI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心尖、中份、基底部)的径向应变力(RS)、环向应变力(CS)和纵向应变力(LS)。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有心肌延迟强化,其中9例合并微循环障碍(MVO);共有78个心肌节段纳入观察,其中21个延迟强化节段合并MVO,37个延迟强化节段未合并MVO,20个心肌节段未见延迟强化。在患者水平,仅有CS能够区分梗死合并MVO与单纯梗死(P=0.003)。在节段水平:RS在单纯梗死与梗死合并MVO以及未受累心肌与梗死合并MVO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仅在梗死合并MVO与未梗死心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UC=0.879,P=0.000)在区分MVO与非MVO节段时优于RS(AUC=0.791,P=0.001)和LS(AUC=0.670,P=0.00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存在与心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CS在评估不同程度心肌梗死方面优于RS和LS,CS可以准确识别梗死合并MVO的心肌。
晏乘曦常莹任美吉孙峥刘志杨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
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0
2018年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与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不相匹配,本文结合互联网+技术,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及社会对新形势下影像技术教学人员的需求,探讨互联网+医学影像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方式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孙峥苏壮志苏壮志杜祥颖陈楠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共享
两种留置针穿刺角度配合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在减少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利用体外静脉穿刺模型,模拟探究留置针不同进针角度与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套前臂静脉穿刺模型在45°、60°两种留置针进针手法穿刺下,分别配合3 mL/s、4 mL/s、5 mL/s、6 mL/s速率高压团注对比剂,CT断层扫描采集数据并结合VR重建,观察针尖在血管内是否存在深入或回退情况。结果(1)60°进针时,随对比剂流速增加,模拟血管内针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深入,深入范围为0.14~1.57 mm(P<0.05)。(2)45°进针时,针尖变化不显著(流速≤4 mL/s),针尖明显从模拟血管内回退(流速>4 mL/s),回退范围为0.14~0.22 mm。结论当造影剂流速≤4 mL/s时,宜选择45°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5 mL/s时宜选择60°进针;当造影剂流速为6 mL/s时选择45°会造成进针回退,选择60°进针会造成进针深入。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血管条件辅助决策,在一定的流速下,血管条件好宜选择45°进针,血管条件欠佳宜选择60°进针。
赵丽孙峥尚洁张玥铮马素文卢洁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手法对比剂外渗模型构建护理配合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探索被引量:4
2023年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课程内容复杂、培养周期有限,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培训时间长、难以真正掌握到基本技能、无法得到实时反馈且教学质量难以同质化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医学影像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为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交互性奠定技术基础,推进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智能交互教学模式,对快速培养高素质的影像科医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结合当前医学影像住培教学特点,对人工智能辅助医学影像教学新模式做出一个初步的构想,可为快速培养高素质影像科医生提供参考。
吴芳苏壮志苏壮志杜祥颖孙峥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