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科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化学
  • 3篇层层组装
  • 2篇电催化
  • 2篇电化学生物传...
  • 2篇血性
  • 2篇亚胺
  • 2篇中风
  • 2篇生物传感
  • 2篇生物传感器
  • 2篇生物电催化
  • 2篇石墨
  • 2篇双酶
  • 2篇碳二亚胺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中风
  • 2篇热解石墨
  • 2篇中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中...

机构

  • 7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7篇王明科
  • 3篇刘敬霞
  • 3篇史可人
  • 3篇姚惠琴
  • 2篇许红平
  • 2篇刘超
  • 2篇彭娟
  • 2篇韦洁
  • 1篇黄珊
  • 1篇苏巧玲
  • 1篇孟媛媛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pH调控的双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调控的双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AA‑PBA的合成,PAA‑PBA是由聚丙烯酸与3‑氨基苯硼酸半硫酸盐在交联剂N‑羟基丁二胺磺酸钠和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姚惠琴史可人韦洁许红平彭娟王明科
文献传递
天龙汤治疗肝风挟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通过对天龙汤治疗肝风挟瘀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宁夏中医医院脑病科专家门诊的120例适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基线调查后入...
王明科
关键词:偏头痛临床药理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证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对近年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
王晓光刘敬霞刘超甘佳乐王明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中医治疗
基于硼酸-二醇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层层组装薄膜对肌红蛋白的吸入及其电化学研究
2016年
合成了既含有苯硼酸(PBA)基团又含有羧酸基团的聚电解质PAA-PBA(PAA:聚丙烯酸).采用层层组装(Lb L)技术,利用PAA-PBA和葡聚糖(Dex)之间的硼酸-二醇特异性识别作用,在热解石墨电极(PG)表面构筑了{PAA-PBA/Dex}_nLb L薄膜,该薄膜从溶液中吸入肌红蛋白(Mb)形成{PAA-PBA/Dex}_n-Mb薄膜.采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PAA-PBA/Dex}_n薄膜中Mb的直接电化学及对氧气和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该薄膜为保持Mb的生物活性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是一种新型的可固定蛋白质的Lb L薄膜,为设计基于酶的直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
姚惠琴黄珊苏巧玲史可人甘倩倩王明科
关键词:直接电化学层层组装肌红蛋白
一种pH调控的双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调控的双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AA‑PBA的合成,PAA‑PBA是由聚丙烯酸与3‑氨基苯硼酸半硫酸盐在交联剂N‑羟基丁二胺磺酸钠和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姚惠琴史可人韦洁许红平彭娟王明科
刘敬霞教授生肌通络法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经验被引量:1
2018年
刘敬霞教授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经验,认为颈动脉斑块形成大体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年老体衰,肾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亏虚,经脉失养,血液凝滞所致脉道闭塞不通,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血脉,脉道闭阻不通,治以祛风散寒,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将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辨证论治,病案举隅四方面对刘敬霞教授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思想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孟媛媛刘敬霞虎喜成王明科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辨证论治
中医病症结合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对近年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287篇,剔除113篇,初读后选取56篇进行精读。结论:病证结合是现代中医诊疗发展的新思路,是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将使中医以其更加独特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为中风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诊疗体系。
王晓光刘敬霞刘超甘佳乐王明科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病因病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