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阳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4篇星状神经节
  • 4篇星状神经节阻...
  • 4篇神经节
  • 4篇神经节阻滞
  • 4篇微出血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脑微出血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氯吡格雷
  • 3篇介入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性
  • 2篇血管痉挛

机构

  • 8篇涿州市医院

作者

  • 8篇曹阳
  • 4篇郭立军
  • 4篇王士强
  • 4篇陈奇宏
  • 4篇王艳芳
  • 2篇李江飞
  • 1篇管兴志
  • 1篇景宏菲

传媒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评析
2019年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方法:研究中选择本院2017年5月到2018年9月的60例患者,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维持麻醉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速度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ACA血流速度95.23±1.0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06.87±1.94cm/s,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率为40.00%,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血流速度,降低患者并发率,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李江飞王士强张颖曹阳陈奇宏
关键词:脑出血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和应激反应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并给予全身麻醉下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GB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统一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和介入治疗,但SGB组额外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应激反应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相关激素胰岛素(In S)、血糖(BS)、β-内啡肽(β-EP)和生长激素(GH)水平均相近(P> 0. 05),经手术治疗后72h,SGB组患者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激素水平及治疗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SGB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缓解机体应激反应状态。
王士强张颖曹阳陈奇宏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微出血(CMBs)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涿州市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64例ACI合并CMBs患者随机归入两组(32例/组)试验,Ⅰ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Ⅱ组同时配合氯吡格雷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Ⅱ组经治疗后在疗效评估上的总有效率为84. 4%,与Ⅰ组的62. 5%相比,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前,两组的MARAA、MARADP及血浆黏度等指标检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治疗后,Ⅱ组除MARADP与纤维蛋白原外,其余指标检测值相比Ⅰ组均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观察期间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对ACI合并CMBs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发挥良好的双重抗血小板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王艳芳魏占伟曹阳郭立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13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相关观察指标、不良反应、脑微出血和脑出血性转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54%,对照组为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62P、MARAA、MARADP、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MARAA、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微出血数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出血性转化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不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和脑出血转化的危险。
郭立军景宏菲曹阳魏占伟王艳芳管兴志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出血性转化的预后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静脉溶栓手段治疗后出血性转化预后情况。方法于2015—2017年涿州市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随机选取8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应治疗方案为静脉溶栓治疗与安慰剂治疗。记录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出血性转换情况、死亡事件、治疗后NIHSS与mRS评分并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出血性转化患者例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死亡事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者NIHSS与mRS进行评分检测,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有优越性(P<0.05)。结论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静脉溶栓手段处理对于其发生出血性转化事件几率会有所增加,但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程度偏低,从近期或者远期而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魏占伟曹阳王艳芳郭立军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出血性转化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采用Glasgow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Glasgow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87vs4.51±0.9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3%vs 31.7%,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茶酚胺、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85.53±8.49)vs(100.45±11.47)μg/L,(51.22±4.53)vs(60.34±4.87)pg/mL],TNF-α、IL-6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降低[(7.03±1.25)vs(9.11±2.13)mg/L,(11.37±2.26)vs(15.68±3.21) pg/L],IL-10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19.21±4.46)vs[(16.45±3.87)pg/mL],组间比较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减轻炎性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曹阳王士强李江飞张颖陈奇宏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SGB对aSAH患者介入术后认知功能和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术后认知功能及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行介入术的60例aSAH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对患侧行连续SGB,注入0.25%罗哌卡因6~8 ml后,2%罗哌卡因持续泵注3 d,2 ml/h,对照组不予以SGB干预。测定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术后72 h内血管痉挛、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术后24、72 h,两组ET-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CGRP水平和MMSE评分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血管痉挛、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67%、1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50.00%(P <0.05)。结论 SGB能有效降低aSAH患者介入术后血管痉挛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SGB抑制ET-1释放,促CFRP释放相关。
王士强张颖陈奇宏曹阳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介入术血管痉挛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中的应用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涿州市医院80例急性脑梗塞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予以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联合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安全性等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分值以及BI分值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循环,且安全性高。
曹阳王艳芳魏占伟郭立军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安全性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