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秋月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2篇造影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斑块
  • 2篇超声造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硬化斑块
  • 1篇套叠
  • 1篇前循环
  • 1篇前循环脑梗死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小儿
  • 1篇小儿肠套叠

机构

  • 3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3篇蔡艳
  • 3篇张秋月
  • 2篇陈明丽
  • 1篇许杨明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72例肠套叠、102例肠扭转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资料,对确诊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套叠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83%,90.28%患儿长轴切面上呈"套筒"征、短轴切面上呈"同心圆"征;肠扭转患儿在确诊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4.31%,78.43%患儿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轴旋转形成"漩涡征"者,旋转度数270~720°,包块位置血流呈现蓝红相间的环绕血流征象。结论小儿急腹症肠套叠与肠扭转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但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表现各有特点,肠套叠表现为"套筒"征、"同心圆"征,肠扭转表现为"漩涡征",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许杨明蔡艳李为莲张秋月
关键词:肠套叠肠扭转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急腹症
超声造影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剂达峰时间差(DTTP)、斑块面积(A)、增强强度(EI)、增强密度(ED)、颈动脉狭窄率],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参数;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的斑块厚度(2.51±0.29)mm明显较脑梗组的(3.05±0.48)mm薄,DAT(2.36±0.45)s、DTTP(2.41±0.36)s明显较脑梗组的(2.07±0.36)、(1.66±0.37)s长,EI(11.21±4.39)dB、ED(15.45±3.47)dB/mm^(2)、颈动脉狭窄率(71.92±6.08)%明显较脑梗组的(19.97±4.54)dB、(27.21±5.06)dB/mm^(2)、(88.56±7.32)%低,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无显著差异(P>0.05)。41例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分布: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着斑块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斑块厚度明显增厚,DAT、DTTP明显减小,EI、ED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呈负相关(r=-0.812、-0.796,P<0.05)。结论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利用CEUS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陈明丽蔡艳黄崇闲张秋月劳燕鸿
关键词:超声造影前循环脑梗死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新生血管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和同期100名正常人群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脑梗死组(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群体检者)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类型分布情况、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斑块的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IE)、增强密度(DE),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采用Spearman分析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总斑块数(119个)多于对照组(18个),且脑梗死组患者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TTP短于对照组,而BI、PI、IE、D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较早、高IE、高DE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直观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存在与分布状况,同时TTP较早、高IE、高DE均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对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可无创性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为临床预防性干预提供参考,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蔡艳陈明丽黄崇闲张秋月劳燕鸿黄学贤
关键词: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