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5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矿业工程 更多>>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SH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将两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作不同处理:SH组不阻断其血流,IR组阻断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术后1、6、12、24、48h时取各组大鼠残肝组织,测定残肝组织TNF-α、IL-6水平、CyclinD1、Cdk4、STAT-3 mRNA表达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各时点IL-6表达降低,TNF-α于1~12h明显升高,24h、48h时CyclinD1、Cdk4、STAT-3 mRNA及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调了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组织TNF-α/IL-6/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最终可能抑制了肝细胞的增殖。 杨会 朱宇麟 王忠慧 陈磊杰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大部切除 信号通路 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MiniQuest模式在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部分麻醉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法,观察组采取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对麻醉学本科实习生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及批判性思维的构建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麻醉实习生的相关理论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杨会 李珊珊 赵力 王小燕 陈磊杰关键词:MINIQUEST 实习教学 创伤性膝关节完全性脱位的韧带重建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一期重建断裂的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韧带复合体,内侧副韧带,后内侧韧带复合体及修复膝关节内部结构,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完全性脱位的韧带重建策略方法,及其疗效。 陈鸿 张俊 赵道洪 陈磊杰 解京明关键词:膝关节 关节脱位 关节镜 锁定钢板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牵引、消肿以及补液等常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硬膜外全麻,试验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固定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解剖钢板固定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关节活动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活质量以及关节活动度较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6%相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7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较普通解剖钢板固定相比,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关节活动,是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选择。 刘路平 李伟强 陈磊杰 王超然 浦波 解京明 廖经武关键词:锁定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不同浓度地塞米松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地塞米松是M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基础试剂,探讨诱导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地塞米松的优选浓度,为进一步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月龄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只,雌雄不限,体重2~3 kg。取腹股沟区皮下脂肪4~6 mL,采用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联合CD44、CD106免疫荧光染色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ADSCs。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个/mL,分别用普通培养液(A组)及含0(B组)、1×10-9(C组)、1×10-8(D组)、1×10-7(E组)、1×10-6(F组)、1×10-5 mol/L(G组)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培养液对ADSCs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检测诱导细胞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的表达;测定ALP活性及矿化面积百分率;对矿化结节行茜素红染色。结果 ADSCs形态多为梭形、多角形,呈"漩涡状"排列;表面抗原分子CD44呈阳性,CD106呈阴性,成脂诱导后可观察到细胞内有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呈阳性。MTT检测显示随地塞米松浓度升高,吸光度(A)值呈下降趋势;其中成骨诱导5、7 d时,D、E组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示,成骨诱导7 d OC和Cbfα1 mRNA的表达分别在E组和D组达高峰;成骨诱导14 d ALP活性和矿化面积百分率均在D组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D、E组间OC和Cbfα1 mRNA的表达量、ALP活性及矿化面积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14 d,G组细胞均死亡;茜素红染色除A、G组外均呈阳性。结论成骨培养液中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 mol/L时,能在减少对细胞增殖抑制的同时,更有效地诱导ADSCs成骨分化。 王伟 陈磊杰 张晨 余强 王坤正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细胞培养 成骨分化 地塞米松 [母]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逆转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应用[足母]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逆转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母]长屈肌腱转位,其中6例联合腓肠肌逆转筋膜术。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再断裂情况以及患足提踵试验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对术前、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Thompson试验均为阴性,2例提踵试验阳性。7例患者活动及静息时均无明显疼痛,3例患者活动时局部有轻微痛感,整体满意度为80%。术前AOFAS评分为(53.6±6.4)分,末次随访时为(91.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获优8例、良1例、可1例。踝关节背伸与跖屈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足母]长屈肌腱转位结合腓肠肌逆转筋膜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早期疗效可靠。 段祺辉 刘路平 浦波 陈磊杰 刘洲 张颉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 肌腱转位 脂肪干细胞在骨科基础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自脂肪来源干细胞被发现以来,培养传代及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能力就越来越受到骨科相关研究的关注。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科基础研究中的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2010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网址http://www.isiknowledge.com)和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特性和组织修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检索词为"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orthopaedic"。结果与结论: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潜能,并且在骨骼、软骨、椎间盘、肌腱和韧带等组织的修复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获取容易,为其在骨科相关疾病的修复治疗中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磊杰 王伟 党晓谦 王坤正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多向分化 种子细胞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4至六年随访结果 目的:报道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UKR)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随访4-6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 月- 2011年4月,采用Oxford 单髁系统治疗... 鲁宁 杨阳 陈鸿 张俊 陈磊杰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 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陈旧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ankles fracture combined with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injuries,AFTSI)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陈旧性AFTSI手术疗效,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8~196 d,平均53 d。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Tighttrope袢钢板弹性固定18例(A组,n=18),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20例(B组,n=20),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手术前后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阴影差值,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用于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平均18个月随访,下胫腓联合螺钉于术后2~3月取出。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性关节炎、内固定断裂及踝穴增宽情况;术后AOFAS评分A组高于B组,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A组早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下胫腓重叠阴影差值及下胫腓间隙差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AFTSI使用Tightrope袢钢板弹性固定患者可以早期负重,较传统的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疗效。 刘路平 朱兰然 张卫 陈磊杰 王超然 廖经武关键词:陈旧性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手术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17 2014年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苗绍刚 鲁宁 杨阳 陈磊杰 Bassam A.Masri关键词:植入物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假体松动 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