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生长因子、甲状腺转录因子-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R)、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设为B组。选取同期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设为A组。取两组患者病灶部位组织制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的EGFR、TTF-1及TGF-β1水平,分析EGFR、TTF-1及TGF-β1基因多态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B组EGFR、TTF-1及TGF-β1基因多态性阳性率均高于A组(P<0.05),EGFR多表达在细胞膜或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TTF-1在细胞浆内出现红色颗粒,呈弱阳性表达;TGF-β1在细胞浆内可见强阳性表达。B组EGFR、TTF-1及TGF-β1基因多态性阳性率与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分型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TTF-1及TGF-β1基因多态性能直接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加强EGFR、TTF-1及TGF-β1基因多态性检测,能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 姜明明买智涛万善志陈洋邸庆国孙宝华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甲状腺转录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联合吸人沙美特罗替卡松及噻托溴铵对重度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河间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02例稳定期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A、B、C3组,A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B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50/500μg,C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人,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进行肺通气功能评定、运动耐力评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评定、运动耐力评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较治疗前均有改善,C组比A、B2组各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可以更好地改善重度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金梅李景会迟玉敏孙宝华买智涛尹静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
-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嗜酸细胞计数增多与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嗜酸细胞计数2%和3%为界值,≥2%和≥3%定义为高嗜酸组,<2%和<3%定义为低嗜酸组作为标准,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点、血化验检查、合并症、治疗以及住院时间、转归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慢阻肺住院患者566例。以2%和3%作为界值,高嗜酸组住院患者分别为196例(34.6%)和128例(22.6%)。无论按照2%还是3%定义标准,高嗜酸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低嗜酸组,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低嗜酸组;合并心力衰竭比例低于低嗜酸组;抗生素联合比例、静脉激素使用比例以及应用总量、无创机械通气比例均低于低嗜酸组。此外,按照2%定义标准,高嗜酸组发病时间、住院天数、高血压病比例、静脉激素应用天数、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比例、住院死亡率均低于低嗜酸组;白蛋白浓度高于低嗜酸组。而按照3%定义标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嗜酸细胞计数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好的临床转归,提示血嗜酸细胞计数可能作为一种判断慢阻肺转归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 张颖王晓晟买智涛姜明明万善志
- 关键词:转归
- 外周血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评估病毒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8、CXCL10对病毒性肺炎(V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0例VP合并ARDS患者为VP合并ARDS组,男性86例,女性54例,年龄(60.37±7.85)岁,年龄范围为31~82岁;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单纯VP患者为单纯VP组,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0.24±5.36)岁,年龄范围为24~78岁。另选取同期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的7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健康组,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60.33±6.08)岁,年龄范围为18~75岁。检测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比较健康组、单纯VP组、VP合并ARDS组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根据氧合指数,将VP合并ARDS组患者分为VP合并轻度ARDS患者[200 mmHg<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VP合并中度ARDS患者(100 mmHg<氧合指数≤200 mmHg)及VP合并重度ARDS患者(氧合指数≤100 mmHg),比较VP合并不同程度ARDS患者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P合并ARDS患者院内生存结局(住院期间病死)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XCL8、CXCL10及二者联合对VP合并ARD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评价效能。结果单纯VP组、VP合并ARDS组患者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高于健康组,且VP合并ARDS组患者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高于单纯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合并重度ARDS患者外周血CXCL8、CXCL10水平高于VP合并中度ARDS患者、VP合并轻度ARDS患者,且VP合并中度ARDS患者高于VP合并轻度AR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外器官衰竭数≥2个、CXCL8高、CXCL10高为VP合并ARD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高为VP合并ARD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CXCL8、CXCL10联合评价VP合并ARDS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外周血
- 姜明明买智涛陈洋万善志邸庆国
-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 长期联合应用噻托溴铵干粉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与预后观察被引量:2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联合应用对重度、极重度稳定期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80例稳定期中老年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一组联合应用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一组单用噻托溴铵,共治疗12个月。分别于用药后1、3、6、12个月测定患者①肺功能,②6 min步行试验,③圣乔治问卷,④记录急性加重次数、加重出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及圣乔治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联合应用对于重度、极重度中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噻托溴铵治疗,且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 迟玉敏孙宝华姜明明杜俊凤吕静邸庆国买智涛
- 关键词: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联合用药
- 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脓腔灌洗注药用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注射管与取样管,所述注射管与取样管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本实...
- 邸庆国买智涛万善志姜明明韩广超陈洋赵雪
- 文献传递
- 长期联合噻托溴铵与舒利迭对COP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响及疗效、预后观察
- 迟玉敏金梅杜俊凤姜明明买智涛邸庆国施健孙宝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课题将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茶碱组、舒利迭50/250吸入组、噻托溴铵吸入组、联合舒利迭50/25...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清炎症噻托溴铵舒利迭阻塞性肺疾病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及血栓调节蛋白在兔急性肺栓塞血浆中的变化及意义
- 目的:在急性肺栓寒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血栓性疾病的核心“凝血-抗凝血机制”,需要深入的研究来更加准确的认识疾病。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起始因子,在外源性凝血中首先被激...
- 买智涛
- 关键词:肺栓塞抗凝血作用血栓调节蛋白
- 文献传递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与TTF-1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索NSCLC患者TTF-1与EGFR突变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收集2011.1-2014.12我科NSCLC患者240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TF-1表达,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突变,采用χ~2检验研究EGFR突变与TTF-1阳性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与TTF-1及EGFR突变的关系,绘制出生存曲线,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TTF-1阳性与患者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TNM分期,EGFR突变及P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TTF-1阳性、EGFR突变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均无交叉,生存期有差别,尤其EGFR突变中21外显子阳性患者其生存期明显好(P<0.001)。结论 TTF-1可作为NSCLC患者预测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联合EGFR突变可以更好的预测预后,指导临床诊疗。
- 邸庆国张玲买智涛姜明明张欣孙宝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FeNO联合血清ECP、IgE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2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E(IgE)单项及联合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效能,以及各指标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8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最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及非支气管哮喘(如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的基线资料、FeNO、血清ECP、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差异,同时分析FeNO、血清ECP、IgE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并绘制FeNO、血清ECP、IgE单独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的ROC曲线。结果138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最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者67例;非支气管哮喘者71例,其中23例为慢性咳嗽,1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18例为过敏性鼻炎,其他为16例。支气管哮喘组患者FeNO、血清ECP、Ig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支气管哮喘组(P<0.05),而FEV1%、PEF%水平明显低于非支气管哮喘组(P<0.05)。FeNO、血清ECP、IgE水平与FEV1%、PEF%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示,3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支气管哮喘的AUC为0.847,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0.834、0.780、0.730),且检测敏感度为0.731,显著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0.642、0.597、0.493)。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FeNO、血清ECP、IgE的显著升高,且与机体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对于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进行FeNO、血清ECP、IgE检测有利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而联合检测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筛查更具价值。
- 买智涛姜明明万善志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免疫球蛋白E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