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 作品数:9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相变储能水箱蓄放热性能多因素模拟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多种影响因素下的相变储能水箱蓄放热性能,优化相变储能水箱设计参数.方法以CFD软件为平台,从4个方面模拟了11组相变储能水箱的蓄放热情况,确定最优的相变储能水箱设计参数.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直径30 mm相变封装单元的水箱蓄放热速度比采用40 mm和50 mm相变封装单元的水箱更快.放热阶段应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前提下选取较小的水箱进水流速.相变材料(PCM)的导热系数提高0.1 W/(m·K),节省了近50%的蓄放热时间.相变封装单元交错排列时相变储能水箱蓄放热效果好于顺序排列.最后选取最优的设计参数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放热时水箱出水被加热2℃以上的时间为1.45 h,占总放热时间的63%.结论笔者分析得出的结果将为实际相变储能水箱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相变储能水箱的蓄放热性能. 冯国会 朱玉华 黄凯良 梁栋 刘馨关键词:相变材料 数值模拟 中德节能示范中心光伏幕墙双源热泵系统+相变储能水箱运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该文根据中德节能示范中心光伏幕墙双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变水箱的特性,通过双源热泵的启停与转换、相变水箱内部温度的设定、系统流量的阶段性调节,提出一套合理的运行方案并通过实测数据与软件模拟进行验证,确保系统的节能高效... 冯国会 梁栋 王禹涵关键词:光伏幕墙 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它包含壳体(1),该壳体(1)整体为长方体的盒状结构,其内侧设置有一圈保温层(2),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对角布置的进水静压箱(3)和出水静压箱(4),所述进水... 冯国会 黄凯良 朱玉华 梁栋 江明志 李慧星 刘士渤文献传递 基于相变储能的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被引量:4 2016年 该文以相变储能为基础介绍了热管、热泵、相变蓄热等多种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并介绍了多种实际应用案例,表明了相变储能在低温余热回收领域的重要作用与应用前景,同时指出了当前相变储能在低温余热回收领域有待发展的部分,为今后相变储能在余热回收领域更好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梁栋 王禹涵关键词:相变储能 相变蓄热 热管 关于通辽地区夏季地道风新风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2016年 该文通过土壤内部温度计算公式计算通辽各月13m深度内土壤的温度,并选取七月平均温度作为地道入口温度,对地道风出口温度的模拟,证明通辽地区在夏季采用地道风送新风的可行性。 梁栋 王禹涵关键词:地道风 新风 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它包含壳体(1),该壳体(1)整体为长方体的盒状结构,其内侧设置有一圈保温层(2),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对角布置的进水静压箱(3)和出水静压箱(4),所述进水... 冯国会 黄凯良 朱玉华 梁栋 江明志 李慧星 刘士渤中德节能示范中心光伏幕墙余热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光伏幕墙设计原理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探讨。通过智能楼宇监测系统实时记录热泵出水侧进出口温度变化,对光伏幕墙与空气源热泵耦合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测试,与前期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光伏幕墙余热潜能以及模拟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光伏幕墙余热潜能巨大,建筑整体每年可收集太阳能12522.8 k Wh,每平方米太阳能集热(PVT)板收集太阳能为48.1 k Wh,同时光伏幕墙PVT集热板实际平均热效率12%与模拟热效率18%相差较大,说明前期模拟存在改进空间,部分模拟条件不够严谨。 冯国会 梁栋 黄凯良 李慧星关键词:太阳能 光伏幕墙 空气源热泵 余热 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毛细管在相变材料中流动换热的蓄热结构,它包含壳体(1),该壳体(1)整体为长方体的盒状结构,其内侧设置有一圈保温层(2),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有对角布置的进水静压箱(3)和出水静压箱(4),所述... 冯国会 黄凯良 朱玉华 梁栋 江明志 李慧星 刘士渤文献传递 新型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与测试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太阳能热水技术,以原有板式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集热效率进行测试,从而研发一款廉价不易损坏的新型太阳能板式集热器,并对其集热效率、蓄热能力等进行测试与评估.方法将成熟板式集热器进行拆解,分析其结构与工作原理,从而研发新型板式集热器,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利用毛细管与水泥砂浆的优势互补;以水作为传热工质,通过测量集热器进出水口处水温,计算其集热效率等性能参数.结果新型集热器的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缩短了资金回收期,瞬时集热效率达到42%,在太阳辐射照度为850 W/m^2的情况下可将水加热至43℃.结论利用毛细管增加工质与集热器的接触面积以及水泥砂浆的蓄热能力使得新型板式换热器的集热效率和集热时间得到提高,并且集热器制作成本的下降也对推广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冯国会 王禹涵 黄凯良 梁栋关键词:太阳能 集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