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文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体炎症反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LSAP患者83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0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0.9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31 kg/m^(2),平均BMI 25.80 kg/m^(2)。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规范化保守治疗并联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同时加用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APACHE-Ⅱ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并分析APACHE-Ⅱ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恢复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78±0.93)d vs(6.12±1.74)d、(4.52±1.26)d vs(7.84±2.15)d、(3.49±0.72)d vs(5.49±1.20)d、(3.26±0.95)d vs(6.92±1.89)d。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21.73分±3.79分vs 22.05分±3.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7 d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59分±2.15分vs 20.35分±2.76分、13.52分±2.03分vs 17.68分±2.35分、12.40分±1.73分vs 15.37分±2.64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7 d后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PACHE-Ⅱ评分与CRP、TNF-α及IL-6均呈显著正相关(r=0.427、0.378、0.583,P<0.05)。结论HL-SAP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可加快症状的缓解、炎症的减轻。APACHE-Ⅱ评分是患者病况的重要体现,临床工作中需关注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刘靓懿宿冬远张忠文张玲孙祖建胡蓉
- 关键词:血液灌流低分子肝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 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sTREM-1和sB7-H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和可溶性B7-H2(sB7-H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施他宁组(单独组)和施他宁+乌司他丁组(联合组),每组4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sTREM-1和sB7-H2水平。结果单独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08%,略低于联合组的85.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REM-1和sB7-H2含量显著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和IgG含量显著升高,CD8^+(%)和补体C3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尽管施他宁联合乌司他丁不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降低sTREM-1和sB7-H2的水平。
- 徐建宿冬远刘绍田张忠文
- 关键词:施他宁乌司他丁重症急性胰腺炎免疫功能STREM-1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上腹压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指标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χ~2=7.06,P=0.00);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上腹压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LT、TG、TC水平和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乌司他汀治疗脂肪肝伴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等症状,促进血脂、淀粉酶等指标恢复,提高患者肝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 张忠文孙祖建宿冬远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乌司他汀脂肪肝重症胰腺炎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LEDVT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
- 2022年
-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SAP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住院期间LE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LEDVT将患者分为LEDVT组(38例)和非LEDVT组(96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情况、发病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是否实施机械通气、是否实施股静脉置管、是否存在腹腔内高压(IAH),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发生LE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SAP患者中共发生LEDVT 38例(LEDVT组),发生率为28.36%。LEDVT组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高于非LEDVT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血清D二聚体含量、SOFA评分均高于非LEDVT组(P<0.05),IAH、腔静脉置管比例高于非LEDVT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是否发生LEDVT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IAH、SOFA评分为SAP患者发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患者LEDVT发生率高,BMI、IAH、SOFA评分为SAP患者发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AP的临床诊治中,应重视识别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抗凝药物或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或减少LEDVT的发生。
- 刘靓懿宿冬远张忠文张玲孙祖建胡蓉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腹腔内高压
- 对急性胰腺炎与脂肪肝样改变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样改变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病患96例,将出现脂肪肝样改变患者的CT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现脂肪肝样改变41例,治疗15 d之后复查CT,结果显示胰腺炎和脂肪肝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疾病中会存部分脂肪肝样改变,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并对肝脏异常变化加强观察,及时进行确诊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张忠文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酒精性脂肪肝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AFL)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AFL伴T2DM患者50例(AFL伴T2DM组)、单纯AFL患者50例(单纯AFL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FGF21水平。收集AFL伴T2DM组血脂相关资料(TC、TG、HDL-C、LDL-C)、胰岛素抵抗相关资料[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AFL伴T2DM组、单纯AFL组、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分别为(2.35±0.08)、(1.87±0.09)、(1.23±0.08)ng/m 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FL伴T2DM组与单纯AFL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FL伴T2DM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FL组(P<0.05)。AFL伴T2DM组、单纯AFL组及对照组FPG、FINS、HAMO-IR均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TG、FINS、HAMO-IR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2、0.583、0.602,P均<0.05),与TC、HDL-C、LDL-C、FPG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216、-0.198、0.241、0.257,P均>0.05)。结论 AFL伴T2DM患者血清FGF21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机体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 刘靓懿宿冬远刘绍田张忠文孙祖建张玲王辉陈和平
-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
-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及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AP患者机体炎症状态,调节其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张忠文孙祖建宿冬远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低分子量肝素乌司他丁血清炎症因子
- 血液灌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效果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基于临床各指标变化分析血液灌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G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水平、APACHE Ⅱ评分及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水平、APACHE Ⅱ评分、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液灌流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减轻患者体内炎性反应,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同时降低APACHE Ⅱ评分,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强预后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 刘靓懿宿冬远张忠文张玲孙祖建胡蓉
- 关键词:血液灌流低分子肝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 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崇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5例HBV感染患者和45例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分别设为HBV感染组和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另选取45名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构建人mtDNA及核单拷贝基因β-globin质粒,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mtDNA水平,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入组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在测定基线数据后接受为期12个月的抗病毒治疗,之后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tDNA水平对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和HBV感染组患者外周血mtDN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HBV感染相关肝硬化组显著低于HBV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及HBV-DNA载量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mtDN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mtDNA水平与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及HBV-DNA载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预后良好组外周血mtDNA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外周血mtDNA水平预测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7.29%、72.56%和0.511。结论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mtDNA水平下调,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及HBV-DNA载量密切相关,且可能成为预后的预测指标。
- 刘靓懿张玲胡蓉杨秀英张忠文宿冬远
- 关键词:HBV肝硬化线粒体DNA病情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