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梅毒感染所致耳聋及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眩晕以及临床表现不符合已知疾病谱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可能病因,探讨预防漏诊或误诊的筛查方法,拓宽少见病因的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学阳性的4例眩晕症患者以及2例听力损失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6例均采用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2 400万U/d),分次给药,疗程14 d。结果:梅毒感染者的眩晕及听力损失等临床表现、听功能、前庭功能及影像诊断缺乏特异性。经规范的驱梅治疗,5例临床症状改善满意,1例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仍然反复波动。结论:梅毒感染后可通过颞骨骨炎、内淋巴囊周围纤维化导致迷路积水或神经梅毒侵犯第Ⅷ脑神经而导致眩晕及听力损失。对于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眩晕及临床表现不符合已知疾病谱的单耳或双耳快速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建议做梅毒血清学筛查及验证以防漏诊或误诊。
- 曾祥丽岑锦添黎志成张姝琪顾晶袁涛尹根蒂王志远吴喜福
- 关键词:神经梅毒眩晕
- 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分析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眩晕门诊10年内跌倒发作的眩晕症的病因分布,年龄趋势及就诊规律。结果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共35例,梅尼埃病耳石危象16例,无一在首次就诊时被问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跌倒发作7例;梅尼埃病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共患5例;继发于心源性晕厥后的BPPV 7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结论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发生率被低估,病史采集不全是主要原因;难治性BPPV可能为晕厥后继发,诊疗过程需要关注患者心血管病史及相关检查;关注耳源性眩晕与晕厥的共患,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处理。
- 曾祥丽岑锦添黎志成李鹏张姝琪顾晶袁涛李永奇
- 关键词:眩晕跌倒发作病因
- 两种递质的温度试验在健康人中检测结果的比较及冷热气试验诊断标准初探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2种递质的温度试验在健康人群中检测结果的等效性及受试者的顺从性,建立冷热气试验的诊断标准,为温度试验的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随机临床交叉试验,将募集的60名健康人分成A、B两组,A组先进行冷热水实验,洗脱效应后再进行冷热气试验,B组顺序相反。以SPV值、CP值及SPV、CP值95%CI作为评定指标,分析健康人中冷热水试验和冷热气试验的等效性,及冷热气试验的临床正常参考值及稳定性、顺从性。结果:(1)60例冷热水试验及冷热气试验CP值进行卡方检验,提示2种递质在检查健康人前庭功能时CP值无统计学差异,二者的CP值在判断半规管轻瘫上的符合率为85%(51/60)。(2)冷热水刺激所得SPV值明显高于冷热气刺激所得SPV值,2种递质在各温度相对应的SPV值比较,差异显著。(3)冷热水刺激CP值95%CI为8%~12%,平均值10%;冷热气刺激CP值95%CI为10%~15%,平均值12%。(4)初步拟定了各对应温度的SPV 95%CI,作为医学参考值。(5)根据观察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冷热气检测受试者不适感持续时间更短,程度更轻,且问卷调查结果98.33%(59/60)的受试者选择冷热气,提示冷热气的顺从性更好。结论:(1)冷热气试验能满足临床对于水平半规管功能评估的需求,且患者舒适度更佳。但由于眼震强度较弱,临床提示前庭功能低下时(即SPV值过低)需要冷热水试验进行验证。(2)本研究所得健康人冷热气CP值上限21.66%,与既往使用的冷热水的标准值25%的上限相差较大,因此各实验室应建立属于自己实验室冷热气试验的参考值,不应盲目借用冷热水试验的标准值作为一侧半规管轻瘫标准。本研究结果提示,冷热气试验可以代替冷热水试验,如患者偏向冷热气,则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 梁茵菲张姝琪曾祥丽岑锦添黎志成袁涛方必兴顾晶
- 关键词:温度试验前庭功能眩晕
- 视频头脉冲试验联合冷热试验评估半规管功能的初步研究
- 目的:分析视频头脉冲试验与冷热试验在常见外周性眩晕的特征,探讨其在半规管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见外周性眩晕患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伴眩晕)行冷热实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
- 岑锦添曾祥丽张姝琪袁涛梁茵菲
- 新生儿耳聋防控体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1)——新生儿听力筛查被引量:22
- 2018年
-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儿耳聋防控的最根本目标是对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进而获得较好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最大限度地使儿童、家庭和社会受益;对有耳聋家族史或已生育聋儿的家庭再次生育时提供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避免聋儿出生;因此,建立完善高效的耳聋防控体系极其重要。
- 袁涛曾祥丽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防控体系耳聋生育指导听力障碍
-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观察:临床对照研究
- 曾祥丽招柏明张妹琪黎志成岑锦添顾晶袁涛李水颜
- 儿童眩晕症的病因学研究--10年的诊断及随访结果分析
- 曾祥丽岑锦添张姝琪黎志成尹根蒂袁涛柯卓丽
- 自发性眼震对冷热试验的影响
- 岑锦添曾祥丽张姝淇黎志成顾晶袁涛梁茵菲
- 儿童眩晕症8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了解儿童眩晕症病种构成、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82例儿童眩晕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82例中,女性46例、男性36例,女:男为1.28:1。中位年龄9.0岁(14个月-18.0岁),其中≤6周岁者21例.主诉为不明原因的反复摔倒、哭闹、行走不稳、挠耳及〉5岁患儿“屋顶或者帐篷顶旋转”;〉6-〈15岁者34例,主诉为较笼统的“晕”;≥15-≤18岁者27例,主诉“晕”,能较明确地诉说“旋转感”或者“昏沉感、头重脚轻感”以及伴随耳聋、耳闷、耳鸣等。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BPV)15例(18.3%),分泌性中耳炎(SOM)12例(14.6%),前庭性偏头痛(VM)11例(13.4%),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9例(11.0%),内耳畸形8例(9.8%),梅尼埃病8例(9.8%),前庭神经炎7例(8.5%),突发性聋伴眩晕6例(7.3%),中枢性眩晕4例(4.9%),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和精神心理性眩晕各1例(1.2%)。女性患儿患病较多的疾病为BPV、VM及梅尼埃病。随年龄增长,BPV有自愈倾向,8例12岁以后、3例14岁以后未再发,4例随访中;VM发作频率减少、发作程度减轻。〉6岁患儿可配合完成绝大部分的前庭功能检查。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患儿发病1周死亡。结论眩晕症患儿BPV、SOM、VM较多,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PV有自愈趋势,中枢性眩晕及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罕见遗传病,病情变化快,危害性大,需要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多学科会诊。
- 曾祥丽岑锦添梁茵菲张姝琪黎志成尹根蒂袁涛柯卓丽
- 关键词:儿童眩晕病理状态
-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慢性耳鸣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THI评分≥38分,病史6≥个月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G6805-I型电针治疗仪实施经皮外耳道迷走神经刺激术(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VNS),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Anxiety and Stress Scale-21,DASS-21)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第10天,T-VNS组主观症状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PSQI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睡眠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但3个月随访时,PSQI评分有轻度反弹;DASS-21评分显示,T-VNS治疗期间,T-VNS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下降;THI评分,治疗期间以及3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T-VNS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期间较治疗前THI评分降低,但差异不显著;3个月随访时,THI评分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T-VNS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治疗对患者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仅少数患者治疗期间有短暂咳嗽或耳部刺痛感,安全性好。疗程及刺激参数的设置需要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 曾祥丽招柏明张姝琪黎志成岑锦添顾晶袁涛李水颜
-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