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动脉端侧吻合法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动脉端侧吻合法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 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动脉端侧吻合法修复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以多普勒超声确定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1条穿支穿出点, 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 沿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的连线纵行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单穿支分支的分叶皮瓣, 将皮瓣移植到四肢受区, 合理组合后覆盖创面, 在受区动脉侧方剪出相应大小的卵圆形孔, 将皮瓣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之行端侧吻合, 而两者的伴行静脉仍行端端吻合;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形、色泽、质地, 以及供区切口愈合、瘢痕情况、肢体功能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6例;年龄41~60岁, 平均48.5岁;手部及腕部8例, 前臂4例, 小腿4例, 足部2例;创面大而不规则, 或有多个缺损创面, 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创面面积为5 cm×13 cm~17 cm×28 cm。术中切取分叶皮瓣面积为3 cm×9 cm~24 cm×10 cm, 组合后的皮瓣面积为6 cm×14 cm~18 cm×30 cm。术后有1例患者皮瓣出现动脉危象, 经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 皮瓣无明显回缩, 皮瓣外形不臃肿, 色泽及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 患者均对外形表示满意;皮瓣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 仅留有线性瘢痕, 肢体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不规则创面或多个创面, 且供区能直接缝合, 减少了供区的损伤;而供、受区动脉行端侧吻合, 可减少受区主干血管的损伤, 降低血管吻合难度, 皮瓣成活率高。
- 邱海胜倪晓余方正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分叶皮瓣血管吻合四肢
- 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舟骨骨折
- 目的探讨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方法,并评估其早期疗效。方法 201 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采用Acutrak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11例新鲜舟骨骨折患者。按照Herbert分型,A2型1例,B...
- 杜胜虎张怀保王健邱海胜卓高豹倪晓金永龙余方正
- 关键词:舟骨骨折内固定空心螺钉
- 文献传递
-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术前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探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术前筛查、分型及术后感觉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我们前瞻性收集了56例97腕通过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确诊的CTS患者的一般资料,Levine评分、SWME、神经传导速度等,行腕管切开减压术后随访或保守治疗。使用美国North Coast Medical单丝测量5指末节感觉阈值,单丝从细到粗取等级1~20为感觉阈值(SW)。拇指至小指分别记为D1~D5,阈值取34,5,设定10种筛查CTS的方法。结果电生理分型轻中重度各21,46,30腕,感觉阈值取3,4,5,10种筛查CTS方法的阳性率均随电生理分型显著升高。筛查CTS的标准设定为:SW(D1或D2或D3)≥4,或SW(D1+D2+D3)≥9,阳性率分别为78.35%,76.29%。SW(D1+D2+D3)与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感觉电位潜伏期(distal sensory latency,DS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conduction velocity,SNCV),Levine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正中神经支配手指SW与同部位静止两点分辨觉(static two-point discrimination,82 PD),动态两点分辨觉(moving two-point discrimination,M2PD)存在显著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轻中重度CTS最佳截断点为SW(D1+D2+D3)≤11,12~18,≥19,诊断轻度CTS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1、68.42%、66.67%、68.04%,重度为0.82、56.67%、92.54%、81.44%。行腕管减压术68腕,随访6个月以上47腕,正中神经支配手指SW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SW(D1+D2+D3)只有在中重度CTS患者中获得显著改善。结论SWME能够评估CTS患者术前,术后感觉障碍程度,尤其是中重度CTS患者,可以作为筛查,分型指标,诊断重度CTS准确度高于轻度。
- 卓高豹徐灵凤余方正朱君毅倪晓金永龙卢颖枫杜胜虎蔡莉莉张怀保邱海胜王健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感觉阈
- 端侧吻合法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端侧吻合的游离腓肠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3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外科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为受区一条主干血管已损伤或主干血管太粗无法匹配腓肠内侧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5.0 cm)~(12.0 cm×7.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其中动脉均采用腓肠动脉与受区主干血管的端侧吻合。修复足部创面时,皮瓣供区选同侧小腿;修复手部创面时,皮瓣供区可选同侧或对侧小腿。结果16块皮瓣动脉均顺利吻合,皮瓣均顺利成活,本组病例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2个月~3年,平均1年,皮瓣无明显回缩,皮瓣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良好,肢体血供佳,感觉正常。16例供区均直接缝合,均愈合良好,仅留线型疤痕。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评定:9例为优,3例为良;足部功能评定:4例均为优;16例患者对供区及受区皮瓣外观均满意。结论游离腓肠动脉穿支皮瓣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相对隐蔽,中小皮瓣供区均能直接缝合,损伤较小。应用端侧吻合的游离腓肠动脉穿支皮瓣既不用考虑受区血管的匹配,又能减少受区主干血管的损伤,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此术式是临床修复手足部创面的良好方法。
- 邱海胜倪晓余方正张雷
- 关键词:皮肤移植血管吻合显微外科技术创面修复
- 硫酸钙复合鹿瓜多肽人工骨材料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本研究利用α-半水硫酸钙与鹿瓜多肽注射液,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特定的复合过程,将其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人工骨材料。并从材料的理化性质、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活性三方面对制备的骨材料进行检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硫...
- 倪晓
- 关键词:硫酸钙鹿瓜多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骨材料
- 文献传递
- 手指锁定训练对2-5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术后粘连康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手指锁定训练对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手部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修复术后粘连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21例(33指),对照组22例(36指)。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手指锁定训练,对照组做常规手指主动屈伸训练,治疗7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上肢功能评分(DASH)以及治疗后患指对拇指捏力并计算其相较健侧指捏力的百分比。结果:两组患者TAM、DAS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4.8%(2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2.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P<0.05)。观察组TAM为232.73°±28.87°,PIP为74.36°±13.57°,DIP为69.39°±15.20°,对照组TAM为192.75°±35.47°,PIP为55.75°±17.13°,DIP为47.78°±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为88.97°±3.26°,对照组MP为89.22°±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ASH值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S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捏力为(6.85±2.12)Lbs,对照组指捏力为(5.40±1.70)L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捏力百分比为(82.07±7.43)%,对照组指捏力百分比为(70.22±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0,P=0.001)。结论:手指锁定训练能够显著改善2-5指屈肌腱II区断裂术后粘连患者的主动活动范围与指捏力,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治疗效果良好。
- 林晓克林静静倪晓李海燕
- 关键词:屈肌腱康复
- 改良渐进性屈指支具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渐进性屈指支具(国家发明专利号:201610777015.8)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共收治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患者32例(97指),其中16例(48指)予常规康复+佩戴渐进性屈指支具治疗(A组),16例(49指)予常规康复+佩戴改良渐进性屈指支具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AROM、PROM),视觉模拟评分(VAS),明尼苏达手功能灵巧度测试(MMDT),上肢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单丝测试(SWME)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ROM、PROM、VAS、MMDT-PT、MMDT-TT、DASH、SW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ROM、PROM明显增加,MMDT-PT、MMDT-TT明显缩短,DASH、VAS明显降低,SWME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B组AROM、PROM明显大于A组,MMDT-PT、MMDT-TT明显短于A组,DASH、VAS明显低于A组,SWME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改良渐进性屈指支具比传统渐进性屈指支具在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中能更好地改善患指功能,治疗过程更加舒适,更易提高患手灵巧度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晓克林静静倪晓卓高豹金永龙杜胜虎余方正王健
- 关键词:掌指关节支具
- 伸肌支持带成形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钢板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Z”形伸肌支持带成形、伸肌腱浅置在桡骨远端骨折背侧钢板固定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我们采用“Z”形伸肌支持带成形、伸肌腱浅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移位骨折患者23例,其中单纯背侧钢板18例,掌侧+背侧钢板5例。术中用“Z”形切开的伸肌支持带成形后分隔肌腱钢板,并将第3,4或第2,3,4伸肌间室肌腱浅置。随访术前术后腕关节影像学指标、患腕患指活动度、握力、Gartland~Werley评分、DASH评分以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7-34个月,平均14.4个月。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改善,患腕患指活动度恢复良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73.9%,DASH评分为18.3,无肌腱断裂、弓弦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固定后,“Z”形伸肌支持带成形覆盖钢板并肌腱浅置,有利于避免肌腱激惹、断裂,不会造成弓弦畸形及伸腕伸指角度丢失,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 卓高豹温新徐灵凤张怀保倪晓杜胜虎金永龙邱海胜王健
- 关键词:桡骨骨折背侧入路
- 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9例共10块皮瓣。修复部位:手部及腕部6例,前臂1例,小腿1例,足部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19 cm-17 cm×24 cm,供区创面均一期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1例双游离皮瓣患者其中一块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吻合血管进行外增压后顺利成活;l例患者皮瓣的一个分叶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残留创面。术后随访3-48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均较为满意,供区瘢痕略有挛缩。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可以在仅有单一穿支的情况下,对皮瓣进行分叶设计,通过皮瓣各叶间的不同组合,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供区创伤小,成活率高。
- 倪晓邱海胜张怀保王健
- 关键词:四肢显微外科技术
- 术前MRI 3D重建定位结合术中肌电监测技术治疗臂丛神经鞘瘤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MRI 3D重建技术定位臂丛神经鞘瘤,并结合术中肌电监测在臂丛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例良性臂丛神经鞘瘤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并利用3D重建技术定位肿瘤,术中显露神经鞘瘤后,均在术中肌电监测下确定安全区,从安全区进入,显微切除肿瘤。结果16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40个月,肿瘤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术前MRI 3D重建技术定位臂丛神经鞘瘤,术中行肌电监测,确定安全区后进行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倪晓李培丰林晓克张怀保邱海胜王健
- 关键词:臂丛神经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