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硬脑膜切开方式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改良T管引流术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患者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治疗中不同硬脑膜切开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的CS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次切开组(36例)和分层切开组(36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虚弱量表(CFS)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脑膜下积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不良率、出血率、感染率、慢性血肿复发率、再手术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CFS、CC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FS评分降低、CCI评分升高,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GCS评分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切开组术后好转率为100%,一次切开组术后好转率为97.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切开组患者术后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脑膜下积液量少于一次切开组,分层切开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一次切开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mRS评分预后不良、出血、感染、慢性血肿复发、再手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的CSDH患者,硬脑膜与血肿外膜分层切开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非张力性气颅量和硬脑膜下积液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硬脑膜及血肿外膜一次切开比较,其治疗效果更好。
- 孙峻峰郑维涛李康赵鑫康宁熊东胜毛小林高强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次切开并发症血肿复发
- 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效果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5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同期组和分期组,各25例。同期组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期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同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分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分期组,住院费用低于分期组(P<0.05)。手术后,同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分期组,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分期组(P<0.05)。同期组的恢复良好率高于分期组,轻度残疾率低于分期组(P<0.05)。分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组(P<0.05)。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术联合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期明显短于分期手术,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恢复优良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李元朋康宁魏欢李康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脑积水
- 地塞米松血肿腔灌洗在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血肿腔灌洗在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行CSDH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术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地塞米松组(34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血肿腔灌洗)和生理盐水组(34例,单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血肿腔冲洗)。术后每月复查颅脑CT影像,至残余积液、血肿完全吸收,血肿腔闭合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膜下积液量、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不良率、出血率、感染率、慢性血肿复发率、血肿腔闭合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术后好转率为100%(34/34),生理盐水组术后好转率为97.06%(33/34),两组术后好转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术后非张力性气颅量、硬膜下积液量略低于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略短于生理盐水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RS评分预后不良率、出血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地塞米松组慢性血肿复发率低于生理盐水组,血肿腔早期闭合比例高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结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改良T管引流手术中,单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血肿腔冲洗与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血肿腔灌洗的手术效果相当;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血肿腔灌洗没有增加围术期风险,且慢性血肿复发率降低,血肿腔早期闭合比例高,治疗效果更好。
- 孙峻峰李建义张滨王会荣康宁高强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地塞米松血肿复发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医院的10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均符合微创手术治疗指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成再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观察两组于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21例术后出现再出血纳入再出血组,占19.27%,余下88例术后未出现再出血纳入无出血组,占80.73%。两组在术前血压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术前血压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受较多因素影响,需临床针对这些因素开展有关对策,以减少术后再出血几率。
- 李元朋康宁
- 改良T管引流与传统硬脑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颅骨钻孔手术治疗中,改良T管引流相比传统硬脑膜下引流的优劣。方法: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手术167例,分为2组,改良T管引流组96例,传统硬脑膜下引流组71例,统计比较了2组患者在术后残余积液及积气量、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改良T管引流较传统硬脑膜下引流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术后残余积液、积气量减少,留管时间由3~5d减少为2~3d,住院时间由12~14d减少为9~10d。结论:改良T管引流相比传统硬脑膜下引流术后残余积液、积气量小,有利于脑组织膨复,缩短引流管保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孙峻峰熊东胜高强郑维涛李康赵鑫康宁
- 关键词:引流术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