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低氧
  • 1篇秀丽线虫
  • 1篇野生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表达载体
  • 1篇人源
  • 1篇株系
  • 1篇活性鉴定
  • 1篇核表达
  • 1篇白质
  • 1篇N2

机构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篇李华玲
  • 2篇孔玲
  • 1篇陈欣虹
  • 1篇刘丹丹
  • 1篇秦艳
  • 1篇陈文飞
  • 1篇吕贝
  • 1篇胡竹林
  • 1篇夏靖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秀丽线虫野生株系N2缺氧的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秀丽线虫野生株系N2缺氧时的差异蛋白质,为进行线虫在缺氧环境下的应答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同步化培养N2株系的线虫,培养至L4期时物理缺氧10 h(0.2%O2)后,提取总蛋白,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离和串联质谱分析,搜索线虫数据库,鉴定蛋白种类并进行分析。并采用突变株系(prdx-2,prdx-3)进行了4、6、8、10、12 h的缺氧实验研究。结果质谱成功鉴定了其中的5个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ratio>2.0,P<0.05),包括2个上调(PRDX-2、PRDX-3)和3个(RPL-7、H28O16.1、VHA-12)下调的蛋白。突变株系的缺氧存活率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蛋白质组学的结果,也显示了PRDX-2和PRDX-3在抗缺氧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为线虫缺氧的研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缺氧10 h后,线虫中变化的蛋白质与能量、翻译和抗氧化有关,为进一步研究缺氧时的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华玲孔玲秦艳刘丹丹夏靖胡竹林陈文飞
关键词:秀丽线虫
人源NOVA1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其抗低氧活性鉴定
2016年
构建人NOV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NOVA1,转染PC12细胞后筛选最佳转染条件,进而结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NOVA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探究其抗低氧活性。根据NCBI数据库NOVA1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pCR4-TOPO-NOVA1载体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NOVA1基因的全长c DNA编码序列,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XhoⅠ双酶切后插入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酶切及直接测序验证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入PC12细胞,针对转染比例和转染时间进行优化,进而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OVA1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OVA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抗低氧活性。通过酶切和直接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NOVA1;质粒和Lipo2000最佳转染比例为1:2.5,最佳转染时间为72 h;最佳转染条件下NOV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转染pCMV-Myc-NOVA1质粒后,NOVA1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过表达NOVA1的PC1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本文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成功构建了NOV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条件优化实现了高效表达并测定过表达NOVA1蛋白具有明显的抗低氧活性,不仅为深入揭示NOVA1蛋白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NOVA1蛋白潜在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李华玲吕贝孔玲陈欣虹朱素娟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