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琼鹏

作品数:30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语义
  • 16篇汉语
  • 13篇义学
  • 13篇语义学
  • 6篇形容词
  • 6篇名词
  • 5篇形容
  • 3篇英汉
  • 3篇英汉语
  • 3篇语言
  • 3篇语义分析
  • 3篇维度
  • 3篇跨语言
  • 3篇NP结构
  • 2篇单调性
  • 2篇多维度
  • 2篇语义研究
  • 2篇语义演变
  • 2篇现代汉语
  • 2篇名词结构

机构

  • 28篇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9篇罗琼鹏
  • 1篇沈家煊
  • 1篇刘凡
  • 1篇郭锐
  • 1篇王媛

传媒

  • 4篇汉语学习
  • 3篇外语教学与研...
  • 2篇语言研究
  • 2篇解放军外国语...
  • 2篇外国语
  • 2篇语言科学
  • 1篇世界汉语教学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中国语文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文研究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中国语言战略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专名修饰结构的逻辑问题
2022年
通过对英语和汉语语料中专名修饰结构的考察,可为专名的语义本质探索提供新的视角。专名不但能自由出现在主宾语的位置,还能被其他修饰语(如形容词短语、关系小句、介词短语等)所修饰。这一现象表明专名具有二元性:既可以产生个体的语义解读,也可以产生属性的语义解读。专名和属性有关的语义解读源于个体的时空特性:专名既可以指称整个个体,也可以指称个体的时空片段所组成的集合,而后者就是属性义的来源。这两种语义解读之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和转换关系:对个体进行分解能产生时空片段的语义;反之,对时空片段集合的最大化操作能还原个体。关于专名具有个体与属性的二元特性的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限定描述分析法和严格指示分析法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曹育珍罗琼鹏
关键词:专名
匹配性与“都”对事件的量化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考察"都"与阶段性/个体性谓词、一次性完成谓词、片段性/非片段性谓词等的共现情况,指出右向关联的"都"最好能处理为对事件量化的"都e";"都e"的作用对象是由语境和上下文提供的事件的集合,"都e"对个体没有强制的"穷尽性"和"排他性"的语义要求;"都e"的语义可以通过匹配函数得到更直观的刻画,"都"对其作用对象的复数性语义条件是匹配函数的外在语义要求。
罗琼鹏
关键词:匹配性
跨语言视角下测量基准的分裂与测量结构的生成被引量:2
2019年
英语等语言中的绝对测量结构一般只允许正向形容词,但在德语中出现了系统性反例。这一跨语言差异可以归结为两个功能核心词EVAL(评价性)与MEAS(测量性)之间的相互作用。MEAS引入零点基准,而EVAL引入评价基准,它们的实现受制于经济性原则:只有在MEAS不起作用的时候,EVAL才可以作为最后策略发生作用。EVAL具有明显的个体语言差异性:EVAL和MEAS的组配不适用于英语,但适用于德语。这一"测量基准的分裂假设"不但可以对测量结构中正/负向形容词分布的跨语言差异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更合理的解释,还能加深我们对跨语言变异机制的了解。
刘凡罗琼鹏
关键词:形容词
量级结构与汉语形容词的极性对立问题被引量:6
2018年
意义上属于同一类,但极性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分布和语义蕴含上存在一系列的对立。文章提出这一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正负极形容词分别对应于量级上不同但是互补的区间:正极形容词对应于从零点到某一正数值的封闭的、有限的区间([0,n]),而负极形容词对应于从某一正数值到无穷大的开放的、无限的区间([n,∝]);前者有最小值或者客观意义上的零点,而后者没有最小值,也缺乏客观意义上的零点。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一基于量级结构的分析如何对极性不同的形容词在句法和语义上一系列的差异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合理的解释。
罗琼鹏
关键词:汉语形容词
意义的多维性与多维度语义学被引量:6
2017年
自然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元素的意义与传统定义的真值条件无关,人们无法判定它们何时为真,但是却知道在什么语境下使用它们是恰当的。这类语言现象对传统的真值语义学提出了挑战,为语用和语义的分界提出了新课题。多维度语义学承认意义的多维性,把意义分为描述与表达两个维度,提出句子为真的条件是:当且仅当它描述维度的信息和表达维度的信息同时为真。这个理论框架把主观评价内容纳入了语义学的研究范围,为这一内容的形式化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案,缓解了表达意义和真值意义这两种张力之间的冲突,为与主观性相关的语言现象的语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罗琼鹏崔晋
关键词:主观性
程度视角下“大+时间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基于程度语义的分析框架,提出"大白天、大周末"等"大+NP_T"结构中的"大"跟其他用法的"大"具有相同的语义核心,即陈述某种程度之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所涉及的量级结构的维度不同:与"大+NP_T"结构相关的维度和概率有关,即说话人认为在NP_T所指时段内,某事可能(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与其他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比较。如果某事可能(不可能)发生的概率显著地大于某事不可能(可能)发生的概率,则说话人可以用"大"来进行比较,通过凸显,传递主观评价。这一基于程度的语义分析,能对"大+NP_T"结构的语义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同时最大限度的维持对"大"的语义的统一分析。
王媛罗琼鹏
语义融合与汉语非典型宾语结构
2024年
汉语非典型宾语结构具有一些异于常规动宾短语的特性,如语义上的规约性、弱组合性、较低的话语透明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生成句法取向的各类研究中尚未获得充分阐释,也对当前语义学中的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结合跨语言语料提出,非典型宾语结构宜归为汉语类型的语义融合现象,即动词和宾语在语义上结合紧密,宾语信息被背景化,组成次短语层面的谓词复合体的语法过程。为解决非典型宾语结构的语义组合问题,文章提出,非典型宾语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组合经由调节函数进行。调节函数如同语义粘剂,让不存在直接论旨选择关系的动宾在语义上的组合成为可能。调节函数的具体赋值受语用因素的制约,非典型宾语可以作为工具、方式、处所等角色的论旨自由性正是这一机制的外在实现。文章进一步彰显了汉语非典型宾语现象所蕴藏的普遍价值,为从“形式-意义”相结合的角度考察短语/次短语不同层面的现象提供了可行之框架,并为汉语界面机制(语用-句法、语用-语义)的探索进行了形式化尝试。
罗琼鹏郭锐
汉语副词和形容词的程度语义研究——以“真假”组合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以"真假"组合为例,探讨如何从程度语义学的角度研究副词和形容词组合的程度语义。本文把"程度"作为语义要素引入表达体系,把"假"处理为从个体到"事实偏离"量级上的程度的二元关系,"真"是对这个量级上的程度的操作的算子,"真假"表示的语义是:存在一个对事实偏离的程度,这个程度和"假"的理想状态(用"0"表示)的相似度很大。这一语义分析不但更直观地刻画了"真假"组合的程度语义,对它们在汉语中的分布和语义现象做出了更好的预测和说明,还对研究其他的副词和形容词组合的语义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罗琼鹏
汉语“比”字比较句的句法和语义问题被引量:14
2017年
汉语"比"字比较句要求比较目标和比较标准满足平行性条件;比较句中的反身代词"自己"允许宽泛解读;比较句呈现重构效应。这些现象对短语比较分析和伴随结构分析提出了挑战,但可以在子句比较中得到直观的处理。在句法上,"比"字比较句的底层结构是"[比较目标[比较谓词]]比[比较标准[比较谓词]]",其中的比较谓词在句法生成中发生了受语义等同条件驱动的平行删除操作;在语义上,"比"是连接程度的二元谓词,表示程度之间不对称的顺序关系。
罗琼鹏
程度语义学视角下的英汉语比较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程度语义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探索比较结构的语法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但也引发了许多新研究课题,如是否所有的比较结构都和程度有关?是否所有的比较结构都遵守同样句法机制?在普遍语法理论框架下如何处理不同语言的比较结构在形式上的差异?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梳理,并对比较结构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罗琼鹏
关键词:汉语比较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