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菲菲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配合物
  • 2篇希夫碱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水杨醛
  • 1篇镍配合物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量子化学
  • 1篇量子化学计算
  • 1篇敏化
  • 1篇敏化剂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棒
  • 1篇晶体
  • 1篇晶体结构
  • 1篇壳结构
  • 1篇化学计算
  • 1篇活性
  • 1篇核壳
  • 1篇核壳结构

机构

  • 4篇聊城大学

作者

  • 4篇丁菲菲
  • 2篇李连之
  • 2篇张宪玺
  • 2篇魏强
  • 1篇赵金生
  • 1篇李文彬
  • 1篇周华伟
  • 1篇尹杰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第四届新型太...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核壳结构的Ni3S2@VO2纳米棒作为电池型电容器材料的性能研究
杜红梅丁菲菲赵金生张宪玺
L-丝氨酸水杨醛希夫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合成了L-丝氨酸水杨醛希夫碱及邻菲咯啉混配体镍(Ⅱ)配合物,[Ni(ser-sal)(phen)(CH3OH)](ser-sal为L-丝氨酸与水杨醛形成的希夫碱,phen为1,10-邻菲咯啉),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6.040(2),b=15.110 1(13),c=11.592 0(9),α=90°,β=107.128(2)°,γ=90°,V=4 358.8(6)3,Z=8,F(000)=1 984,R1=0.078 5,wR2=0.204 0.在晶体中配合物以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7.8×104 L·mol-1,荧光猝灭常数为Ksq为0.91(CCDC∶1442728).
丁菲菲丁名成魏强李连之
关键词:L-丝氨酸希夫碱DNA
两个组氨酸希夫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DNA相互作用及SOD活性被引量:2
2016年
合成了2个新的L-组氨酸水杨醛希夫碱混配体镍(Ⅱ)配合物,[Ni(Sal-L-His)(Phen)]·H_2O(1)(Sal-L-His=L-组氨酸水杨醛希夫碱,Phen=菲咯啉)和[Ni(Sal-L-His)(Bipy)]_2·2CH_3OH·3H_2O(2)(Bipy=2,2′-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表明,1为单核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86 31(13)nm,b=1.215 11(11)nm,c=1.211 30(9)nm,β=106.581(2)°,V=2.237 7(3)nm^3,Z=4。2为双核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22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15 30(13)nm,b=1.717 71(15)nm,c=2.256 02(19)nm,V=5.484 6(8)nm^3,Z=4。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粘度测定等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均以插入方式相结合。运用NBT光照还原法测定了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求得IC50(1)=51.5μmol·L^(-1),IC50(2)=58.1μmol·L^(-1)。
魏强董建方李文彬赵培然丁菲菲李连之
关键词:镍配合物L-组氨酸希夫碱晶体结构
敏化剂的设计合成策略与廉价柔性对电极材料研究
敏化剂和对电极材料是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敏化剂的结构、谱学性质、电化学性质与其光电转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开发廉价对电极材料,对于设计合成新的具有更高性能的敏化剂、降低电池成本、推进DSSC的...
张宪玺周华伟尹杰乜忠浩罗佩佩李晓茵王英华丁菲菲
关键词:敏化剂量子化学计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