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幼儿手背丘疹皮炎的组织学观察
- 1991年
- 幼儿手背丘疹皮炎为多发生其幼儿的一种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前多认为是一种接触过敏性皮炎,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本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表现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本病确与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皮损和病因学的关系,我们对4例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其3例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赵广蔡瑞康纪方王丽华郭淑敏
- 关键词:幼儿病因学皮损组织光镜观察电镜观察
- 因果转换和AS的形成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遵循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换规律和相对阶段姓,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由原始病因和继发病因所组成的多因性疾病,认为AS一旦被原始病因启动,则与病变互为因果,推动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三阶段新老病变互相重叠,表现了疾病阶段的相对性。在发生阶段是原始病因造就了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管壁损伤两原始病理结果,前者是AS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后者是AS的管壁发病环境,两者缺一不可。随着病程进展,原始结果又转换为下一阶段的继发病因,二因协同,引发出三种病理现象,即脂质向损伤内膜病理性入侵、沉积;血小板在损伤内膜面上的粘聚、释放和血栓形成;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行和分泌,三者不仅推动了AS的发展,同时又是第三阶段中脂滴、脂纹和纤维粥斑等病变产生的直接原因。病变反复发生,结果逐渐导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完成了AS的全过程,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组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或出血坏死性的临床综合征。
- 毛树森马复先张相光郭淑敏胡俊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病因
- 高剪切速率诱发血小板激活作用的研究
- 1992年
-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血小板膜表面的暴露是血小板被激活的重要标志。用抗GMP-140单克隆抗体做探针,以8条杂种犬为对象,研究了高剪切速率(230s^(-1),5min)作用于全血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用放免测定方法测得高剪切速率作用后血小板膜GMP-140克分子数量显著增多(P<0.01),间接免疫荧光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提示染上荧光血小板数及其占有的总面积均显著增加(P<0.01);阻抗法和电镜观察到血小板聚集也相应增加(P<0.01)。结果提示:高剪切速率可激活血小板并使其很快聚集,这可能是血管狭窄导致局部高剪切速率,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 王建昌石津生李玉玲姬亚友施华强孟如松郭淑敏王丽华顾复生赵宽
- 关键词:冠心病血小板放射免疫法血栓形成
- 幼儿手背丘疹皮炎的组织学观察
- 1993年
- 幼儿手背丘疹皮炎为多发生在幼儿的一种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前多认为是一种接触过敏性皮炎,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本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表现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我们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本病确与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皮损和病因学的关系,我们对4例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其中3例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赵广蔡瑞康纪方王丽华郭淑敏
- 关键词:儿童组织学
- 降脂药物防治激素所致股骨头骨细胞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本实验选用新西兰大白兔23只,分为激素治疗组8只,激素加氯苯丁酯治疗组8只,对照组7只。治疗后6周结果发现,激素治疗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明显增加,而加用氯苯丁酯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加明显受抑制。激素治疗组出现脂肪肝,股骨头骨细胞内出现脂滴,并使细胞核受压,核固缩,甚至核消失。而激素加氯苯丁酯组肝细胞基本正常。股骨头骨细胞亦基本正常,细胞内未发现脂滴。表明通过氯苯丁酯的降血脂作用,可以改善激素所致的脂质代谢紊乱,从而抑制其对股骨头骨细胞的损害。
- 周谋望秦建中孟如松王丽华郭淑敏
- 关键词:降血脂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 实验性冠脉狭窄诱发血小板激活作用及其流体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3
- 1993年
- 冠状动脉狭窄多见于冠脉粥样硬化或痉挛,近年来证实痉挛也多发生在有粥样硬化损害的基础上,狭窄后的血栓形成是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心源性猝死的病理基础。血小板是形成血栓的主要成份。冠心病与血小板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抗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MP-140)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同位素标记、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胶体金技术,探讨了冠脉狭窄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并测定了冠脉狭窄后局部切应力的变化,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了冠脉狭窄激活血小板作用的机制。
- 王建昌石津生李玉玲姬亚友施华强孟如松郭淑敏王丽华
- 关键词:冠脉狭窄血小板激活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