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武汉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主要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2月28日在某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资料,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比较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3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包括14例(43.75%)输入病例和18例(56.25%)本地病例。27例(84.38%)患者具有明确的接触史,5例(15.62%)患者接触史不明。家庭聚集(66.67%)为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2(32.5,50.5)岁,女性19例(59.37%)。首发症状主要为干咳(23例,71.88%)、发热(16例,50.00%)和咳痰(13例,40.63%)。潜伏期中位数为6.5(0,9)d,首发症状到确诊中位数为7(4.5,9)d,确诊到出院中位数为12(9,16)d。实验室异常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清蛋白、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增高。81.25%(26例)患者肺部双侧受累。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差异(均P>0.05)。32例患者均已治愈出院。结论该市新冠肺炎疫情处于低流行,主要表现为家庭聚集性传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差异不明显。
- 舒远路邓紫薇王宏强邓晔王晋周建亮赵向史志华仇成凤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
- 血清PCSK9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浓度与脓毒症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确诊的203例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时血清PC-SK9浓度;以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表示病情程度,以死亡或随访28天为终点事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CSK9与病情程度的关系,X-tile软件分析PCSK9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临界值,Cox回归模型分析PC-SK9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PCSK9中位数为381.60(223.50,655.80)ng/ml;随访28天,死亡56例(27.59%).存活患者血清PCSK9低于死亡患者(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PCSK9与SOFA评分无显著性关联(P=0.375);X-tile软件分析显示,PCSK9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的最佳临界值为416.50 ng/ml(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与低PCSK9组(≤416.50 ng/ml)相比,高PCSK9组(>416.50 ng/ml)患者的28天死亡风险增加2.47倍(95%CI:1.37~4.46).结论入院时脓毒症患者高血清PCSK9浓度与病情程度无关,但可增加28天死亡风险.
- 舒远路邓紫薇邓晔严妍周建亮王晋段振兴江涛赵向仇成凤
- 关键词:脓毒症病情程度预后
-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检测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pgRNA)的检测在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及治疗期间患者血清HBV pgRNA、HBV 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肝活检组织中提取DNA后检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分析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的相关性及预测患者治疗的价值.结果血清HBV pgRNA、HBV DNA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期(Ⅰ+Ⅱ)最高,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期(Ⅲ+Ⅳ)最低,血清HBsAg水平和肝内cccDNA水平在四个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对总体患者、Ⅰ期和II期患者,HBV pgRNA与HBV DNA、HBsAg、cccDNA均成正相关(P<0.05);HBV pgRNA、HBV DNA、HBsAg、cccDNA水平治疗后均下降,除HB-sAg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指标治疗后与前一治疗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cccDNA水平(AUC=0.773)是HBsAg血清转换的最佳预测指标,其次是HBV pgRNA水平(AUC=0.743).HBV pgRNA水平对HBsAg血清转换预测敏感度89.11%,特异度81.23%,准确度85.72%.结论HBV pgRNA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来预测HBeAg阳性患者治疗.
- 谢知兵周建亮于红缨李淮王晋李勇忠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
- 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及其临床治疗的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选择收治的46例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4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22例先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1周后再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损害情况。研究组肝损害率(27.3%)和肝衰竭率(0.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半月内发生率(4.6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T(73.4±8.56)、AST(68.9±9.3)、TBIL(20.6±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结核治疗前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率,改善肝功能指标。
- 王晋
-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HBV感染肝损害
- 患病年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患病年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按青年人(18~44岁)和中老年人(≥45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患病年龄对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青年组患者19例,中老年组患者13例.青年组患者中位年龄36(31,40.5)岁,中老年组患者中位年龄55(49,59)岁.两组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干咳、发热和咳痰,其中青年组干咳和发热多于中老年组.两组入院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入院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患病年龄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产生明显影响.
- 王宏强周建亮邓紫薇邓晔舒远路王晋田璐赵向史志华仇成凤
- 关键词:年龄
- 基于证据质量评价泌尿结石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用药路径的制定及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为抗菌药物在泌尿结石科围术期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检索国内外临床研究、相关临床指南,根据现有证据采用GRADE系统对适应证进行评分量化其质量,并结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近2年泌尿外科细菌检出结果以及实际用药情况制定围术期用药路径;并将用药路径实施前后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日、平均治疗费用进行对比。结果 共评价4条证据,其中B级强推荐1条,C级强推荐1条,C级弱推荐1条,D级反对该意见的弱推荐1条。制定具体的抗菌药物使用路径后,该院2020年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0.73%,低于2019年的1.79%(P<0.05),且无死亡病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9年的82.60降至2020年的63.36,平均住院日从2019年的12.44 d降至2020年的11.83 d,术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直接治疗费用从2019年的12 798.65元下降至2020年的10 935.84元(P<0.05)。同时自主开发了泌尿结石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系统,已嵌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被临床医师使用。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循证药学结论结合临床科室自身特点制定用药路径,规范临床药物治疗,并将其实现信息化,可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 邓紫薇全科立全科立史志华
- 关键词:泌尿结石抗菌药物临床药师
- 以反复肺部感染为特征的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1例
- 2022年
-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一组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以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降低、细菌的反复感染、抗体生成的障碍,以及B淋巴细胞难以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为特征,由于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因此常易出现误诊、漏诊。现报道1例以反复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成年CVID患者,前期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最终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得以确诊。其治疗方案为预防感染和定期补充免疫球蛋白。
- 王晋邓紫薇李勇忠
- 关键词:免疫缺陷反复肺部感染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