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恩科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玉米
  • 7篇土壤
  • 3篇作物
  • 3篇甘蓝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2篇氮量
  • 2篇倒伏
  • 2篇性状
  • 2篇玉米产量
  • 2篇生理成熟
  • 2篇水分
  • 2篇土壤颗粒
  • 2篇气罐
  • 2篇气雾
  • 2篇种植密度
  • 2篇作物灌溉
  • 2篇鲜食
  • 2篇鲜食玉米
  • 2篇轮作

机构

  • 24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4篇刘恩科
  • 11篇张伟
  • 2篇李娜
  • 1篇杨晓玲
  • 1篇史向远
  • 1篇杜瑞卿
  • 1篇郭金耀
  • 1篇丁启朔
  • 1篇赵鑫
  • 1篇李杰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8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1998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加气纳米雾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加气纳米雾灌装置,属于作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输水管,输水管的进水端安装有水过滤器,输水管内安装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安装在输水管的管壁顶部,且分隔板与输水管的管壁底部留有过水通道,分隔板将输水管分隔成...
王晓娟王娟玲刘恩科
作物轮作的优势与劣势及研究展望被引量:3
2021年
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种作物,致使土壤发生连作障碍。目前有多种方法缓解连作障碍,而轮作因其具有低消耗、低投入、可持续发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轮作的优势和劣势,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优化作物轮作模式提供参考。
王天乐王晓娟刘恩科
关键词:轮作劣势
秸秆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土壤水分和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探究秸秆等氮量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及其对土壤水分和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进行连续6年的大田试验,2020年是施肥第5年,2021年是施肥第6年,保持225 kg/hm~2的等氮量,设置5个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100%化肥氮)、S25(25%秸秆氮+75%化肥氮)、S50(50%秸秆氮+50%化肥氮)、S75(75%秸秆氮+25%化肥氮)、S100(100%秸秆氮),研究秸秆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耗水量、土壤养分和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试验中,在播种前和灌浆期,0—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为S50>S25>CK>S100>S75;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为S50>S25>CK>S75>S100;在成熟期为S50>CK>S25>S100>S75;在2021年试验中,大喇叭口期,0—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为S25>S50>S100>CK>S75;在抽雄期,0—8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为S25>S50>CK>S100>S75;(2)2020年和2021年试验中,在玉米生长的整个生育时期中,各处理组的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S25和S50处理大于CK,而S75和S100处理小于CK;(3)2020年和2021年试验中,与CK相比各秸秆替代处理组的土壤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但2021年试验中S50的土壤耗水量显著大于S100,提高了5.00%;(4)2020年试验中,各秸秆替代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CK均无显著差异,S10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显著降低50.75%;2021年试验中,与CK相比,S25、S50、S75、S10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40%,38.13%,36.30%,22.60%,S50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CK增加27.74%,S25、S50、S75、S10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分别显著降低31.48%,22.22%,30.56%,45.68%。(5)2020年试验中,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中,秸秆替代化肥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2021年试验中,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3个生育时期,S50处理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与CK相比分别增加22.49%,34.06%,12.58%;在玉米灌�
徐路路王娟玲王晓娟刘恩科
关键词:土壤水分干物质
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破碎率影响的研究
2024年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破碎率的影响,分析籽粒破碎率在实验室和实际机收下的关系,探索一种测试破碎率的便捷方式,设置不同的试验,包括品种、施氮量、播期、收获期,通过室内研磨测试不同孔径下籽粒的破碎率,并拟合机械收获过程中破碎率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施氮量、播期、收获期籽粒破碎率之间差异明显,籽粒类型偏角质、减氮25%、收获期适当推迟可以提升籽粒耐破碎性。籽粒机械收获时含水率与破碎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含水率为21.95%时,破碎率最低,为4.32%;含水率与实验室内研磨籽粒孔径为2.36 mm筛子计算出的破碎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曲线方程分析相近。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磨籽粒测试破碎率(2.36 mm)模拟籽粒机械实际收获时的破碎率,为选育适宜籽粒机收品种提供测试破碎率更灵活便捷的方式。
杨柯姜春霞张伟刘恩科翟广谦张冬梅
关键词:玉米破碎率
高压加气纳米雾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加气纳米雾灌装置,属于作物灌溉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输水管,输水管的进水端安装有水过滤器,输水管内安装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安装在输水管的管壁顶部,且分隔板与输水管的管壁底部留有过水通道,分隔板将输水管分隔成...
王晓娟王娟玲刘恩科
密度对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晋中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后期可供春玉米立秆脱水时间充足,抗倒性是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增密种植与立秆延期收获是机械粒收技术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措施,而玉米生长后期倒伏是限制种植密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同时兼顾高产和抗倒就成为该区域实施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于2017—2019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以29个玉米主栽品种和已审定、待审定、有潜力的宜机收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春玉米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下生理成熟后倒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生理成熟期平均倒折率分别为0.4%、1.2%和2.5%,生理成熟后平均倒折率呈显著(P<0.05)增加,且每推迟10 d玉米倒折率分别平均增加0.2个、0.7个和1.5个百分点。根据拟合方程,以GB/T 21962—2008规定的玉米机械粒收条件倒折率小于5%为标准,9.0万株·hm^(-2)仅可立秆至10月2日,7.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可充分利用当地积温立秆脱水至11月。根据收获期产量和倒折率双向平均法,3年都稳定表现出高产抗倒的品种为‘金科玉3306’(7.5万株·hm^(-2))、‘金科玉3306’(9.0万株·hm^(-2))、‘迪卡517’(7.5万株·hm^(-2))和‘华农887’(7.5万株·hm^(-2)),收获期平均产量为14091.8kg·hm^(-2),平均倒折率为1.7%,可推荐为该区域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和密度。一般可根据降水年型、灌溉条件以及品种耐密性等,合理选择6.0万株·hm^(-2)或7.5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抗倒,最终提高春玉米机械粒收产量和质量。
张冬梅杨柯姜春霞张伟黄明镜刘化涛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王娟玲
关键词:春玉米生理成熟倒伏
一种自走式甘蓝收获机
本发明涉及甘蓝收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走式甘蓝收获机,包括自走式动力底盘、设于自走式动力底盘上的收获台总成,所述收获台总成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切割后甘蓝提升运输的双排布设的两组升运机构、对甘蓝根茎切除的旋转切根机构,在旋...
张伟王娟玲刘化涛贺亭峰姜春霞刘恩科张冬梅赵旭志张海红蒋丹
旱地甘蓝专用除草机
本发明公开了旱地甘蓝专用除草机,属于甘蓝种植除草技术领域,该旱地甘蓝专用除草机,包括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除草翻土结构的横向支撑机构,除草翻土结构包括除草机构和翻土机构,横向支撑机构中部位置设置有肥料供给机构,除草机构包括...
刘化涛赵旭志贺亭峰赵鑫李娜姜春霞张伟刘恩科韩彦龙韩广森
玉米收获整株打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整株打捆装置,属于玉米秸秆打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打捆机设在秸秆输送辊组和打捆平台之间,所述秸秆输送辊组用于将整株秸秆输送至打捆平台上,所述打捆平台用于对整株秸秆进行整理和抱紧,同时将打捆后的秸秆...
王晓娟王娟玲刘恩科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抗旱保苗及土壤蓄水保墒效应的层次递进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次递进分析法,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玉米出苗率、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层次Q型聚类、综合判别分析法将15种耕作方式分成三大类,分类正确率达100%,筛选出最好的耕作方式是: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其中,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8%、15.0%,出苗率分别为93.3%、93.0%,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为418、415 mm,分别较秋旋耕(秸秆不还田)、春旋耕(秸秆不还田)、连旋带播的平均值提高了1.9、2.1百分点,4.4、4.1百分点,44.3、41.3 mm。综上所述,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了0~200 cm土壤贮水量,改善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可作为该区旱地农业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耕作措施。
姜春霞单宇茜杜宇昕杜瑞卿刘恩科张冬梅
关键词:耕作方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