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新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52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城乡
  • 4篇共同富裕
  • 3篇收入不平等
  • 3篇机会不平等
  • 2篇低收入
  • 2篇收入分配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2篇就业
  • 2篇非农
  • 1篇大样本
  • 1篇低收入群体
  • 1篇低收入人口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一体化
  • 1篇增长极
  • 1篇增长极理论
  • 1篇增收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澳大利亚国立...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发展研究...

作者

  • 13篇史新杰
  • 2篇高叙文
  • 1篇郭红东
  • 1篇宋文豪
  • 1篇黄祖辉
  • 1篇卫龙宝
  • 1篇张明志

传媒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统计科学与实...
  • 1篇治理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机理与实践逻辑被引量:30
2023年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农村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多个经典理论,构建了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数字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据此提出三大优化路径:强化顶层设计,破除数字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立足地方特色,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促进要素流动,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加强公共服务普惠性和包容性。
史新杰史新杰傅昌銮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技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非农就业、农机投资和农机服务利用被引量:32
2020年
小农户如何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农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农机在中国成为俱乐部商品的理论模型,随后利用2011-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研究非农就业对农户农机使用行为的影响。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外地就业,还是本地非农就业,均对农户的农机直接投资产生负向影响,但增加了农户对农机服务的利用。从总体上来看,非农就业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用排除异常值干扰的面板Logit模型,使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回归和考虑内生性的PSM-DID等一系列检验验证了基本结论的稳健性。在土地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缺失的双重约束下,农机化的发展重点应落脚于提升适合跨区作业的高端农机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发展农机服务市场。
方师乐史新杰高叙文
关键词:非农就业农机化农机服务托宾模型
以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为抓手促进共同富裕:重点、难点与政策建议被引量:50
2023年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持续扩大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可能会阻碍共同富裕进程,因此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变动趋势,认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本文同时基于浙江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经验,为全国层面通过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推动农村低收入居民增收,需要从初次分配、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关键在保障有劳动能力人口的就业机会,重点在增强无劳动能力人口的收入保障。
李实史新杰陶彦君于书恒
关键词:农村收入分配低收入人口增收
城乡共富指数研究--基于湖州实践的理论探索
2025年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统领,从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城乡差距内涵出发,结合共富理论与实地排摸的城乡差距问题短板清单,构建了兼具“富裕度”与“共享度”的城乡共富评价体系。对浙江省、湖州市(区、县)在共富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客观评估城乡共富发展趋势,明晰短板弱项,并提出对策建议,最后对指数研究的应用与完善方向提供一些思路,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顾建蓉史新杰史新杰皇甫冰玉
关键词:缩小城乡差距指标体系
机会均等与共同富裕——基于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趋势的探讨被引量:9
2023年
本文利用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8年间处于劳动年龄人群的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因为子人群的结构变化。其中,地区、出生时的户籍类型的影响有所下降;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的影响逐渐加剧;父母特征(教育和职业)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势头,教育代际传递对不平等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户籍看,出生时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相对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出生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本文认为,出生于不利环境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突破不利环境的约束实现更高努力进而改变命运,因此需要对他们给予适当支持,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供畅通渠道,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共同富裕。
杨修娜史新杰李实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环境因素基尼系数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公平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Roemer的机会不平等理论框架下,使用“事前”参数估计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中国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从侧面为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机会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基于自评健康状况测得的中国居民整体健康机会不平等系数为6.16%,低于现有研究涉及的大部分国家。城乡居民在健康机会上存在差异,农村户籍人群面临的健康机会差异(6.70%)大于城镇户籍(5.16%)。从横向的分布差异来看,农村户籍人群在健康结果不同分位点上的机会不平等差异比城镇户籍更大;从纵向的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中国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总体在不断地波动变化,城乡健康机会差异呈现逐年扩大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性别上看,农村户籍女性是获得健康机会的最弱势群体;从年龄层看,城乡居民的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城乡户籍是影响居民健康机会不平等的重要环境变量,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特别关注城乡之间的健康机会差异带来的影响。
刘晔虹郭红东郭红东
关键词:机会不平等健康人力资本城乡差异
数字政府建设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数字政府作为一种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对区域就业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国脉电子政务网发布的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数据,探讨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强化信息传递、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速市场一体化进程对农民工就业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具有一定程度的“扶弱”效应,其就业质量提升效应对年龄较大、个人能力较低、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更加明显。时变性分析表明,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其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不断增强。文章为数字经济时代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困难群体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张明志郇馥莹史新杰李实
关键词:数字政府农民工就业质量工资收入福利保障
劳动力转移、模式分异与农户务农收入——基于全国“十县百村”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本文基于中国"十县百村"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在Tobit模型框架下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于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远距离流动为主的异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将会显著减少农户的务农纯收入;而在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的就地转移模式之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异地转移模式产生的效应更大,因此就总体效应而言,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户的农业收入,这也揭示了目前农户"粮食增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良性互动有所启示。
史新杰高叙文方师乐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收入TOBIT模型
返乡创业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来自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的经验证据
2025年
优化城乡之间要素资源配置,对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探讨返乡创业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1225个县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于非试点县,该政策的实施使得试点县的城乡收入差距降低8.88%。机制分析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该政策不仅可以提高县域内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也有利于提高其农业经营收入。本文结论为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启示。
史新杰崔柳宋文豪黄祖辉
关键词:返乡创业城乡收入差距非农收入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被引量:266
2016年
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近期在全国小有名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并崭露头角.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是浙江省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可能对全国都有一定示范意义。本刊近期组织省内学者,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启示、建议等进行讨论、研究,现刊发部分研讨成果。
卫龙宝史新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经济创新城乡一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