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佳薇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囊肿硬化治疗的防滑脱防外渗双腔引流管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囊肿硬化治疗的防滑脱防外渗双腔引流管装置。一种用于囊肿硬化治疗的防滑脱防外渗双腔引流管装置,包括导管,在所述导管的前端设有能够置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灶内的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的侧面设有第一引流...
- 吴曼丽张曼曹君妍徐净曲恩泽张娈景武佳薇郭碧莹黄泽萍张新玲
- 首次分娩女性产后6~8周盆底超声检查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首次分娩女性产后6~8周检查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后门诊就诊的首次分娩产后6~8周女性335例,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宫颈外口位置,分析并总结其盆底超声检查特点。根据膀胱膨出判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正常组,Ⅰ型、Ⅱ型、Ⅲ型膀胱膨出组。结果 335例受检者中有12例无法配合完成最大Valsalva动作退出研究,余323例能配合完成最大Valsalva动作。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分别为(27.8±3.7)mm、(5.5±9.3)mm,膀胱后角分别为(109.5°±20.4°)、(133.4°±24.5°),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4.3±4.8)cm^2、(21.7±5.7)cm^2,宫颈外口位置分别为(33.6±6.1)mm、(25.4±5.6)mm;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活动度为(22.7±8.5)mm,尿道旋转角为(47.2°±21.7°)。323例受检者中盆底超声检查无异常者227例,膀胱膨出者96例,其中Ⅰ型膀胱膨出21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开放≥140°,尿道旋转角度<45°;Ⅱ型膀胱膨出57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开放≥140°,尿道旋转角度≥45°;Ⅲ型膀胱膨出18例,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下,膀胱后角完整<140°,尿道旋转角度≥45°。膀胱膨出合并子宫脱垂18例(5.6%),表现为宫颈外口最低点在Valsalva动作后耻骨联合水平线上15 mm以下。各膀胱膨出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准确评估产后女性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宫颈外口位置,同时对盆腔脏器脱垂进行合理分型,对临床诊断及预防盆腔脏器脱垂�
- 毛永江武佳薇张辉郑荣琴张新玲
- 关键词:分娩盆底疾病产后期膀胱膨出子宫脱垂
- 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评估健康未生育女性和产后女性的腹直肌间距,探讨高频超声对于诊断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0名健康无孕产史女性志愿者(未生育组)及167名产后女性(产后组),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分别测量其在平躺状态下脐下3 cm、脐部以及脐上3 cm处的腹直肌间距。比较3组间3个位置的腹直肌间距。使用未生育组获得腹直肌间距正常值的第90、95、99百分位数作为诊断腹直肌分离的诊断界值,观察不同诊断界值下产后组的发病率。结果在平躺状态下,未生育组在脐下3 cm、脐部以及脐上3 cm处的腹直肌间距测量值分别为0(0,1.00)、11.00(7.00,16.00)、6.00(2.00,9.00)mm,产后组则分别为4.00(0,12.00)、27.00(20.00,33.00)、23.00(17.00,29.00)mm。2组的腹直肌间距在3个测量位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以未生育组3个位点腹直肌间距的第90、95、99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产后组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分别为93.4%、85.6%和68.3%。结论使用高频超声多点测量腹直肌间距对于诊断产后女性的腹直肌分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武佳薇张新玲吴双玉林欣曲恩泽
- 关键词:高频超声产后
- 载多烯紫杉醇液态氟碳纳米颗粒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制备一种包裹液态氟碳(肿)及多烯紫杉醇(DTX)的纳米颗粒,并验证其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n Intensity Focused Ultrosound,HIFU)治疗宫颈癌移植瘤的效果。方法用薄膜水化-声振法制备...
- 武佳薇张新玲尹庭辉郑荣琴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液态氟碳宫颈癌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液态氟碳纳米颗粒消融治疗宫颈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联合自制的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颗粒治疗裸鼠宫颈癌SiHa细胞移植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按照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部分进行。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IFU组和HIFU+PFB纳米颗粒组,CCK-8测定人宫颈癌SiHa细胞活性。动物实验亦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HIFU+生理盐水组和HIFU+PFB纳米颗粒组,每组3只,处理后取肿瘤组织进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TTC)染色,测量坏死组织面积比,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细胞实验结果:HIFU辐照后,H1FU+PFB纳米颗粒组的细胞存活率[(40.5±9.7)%]低于HIFU组[(77.7±8.5)%]及对照组[(100±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TTC染色结果显示,同样HIFU强度辐照,HIFU+PFB纳米颗粒组肿瘤组织发生明显大范围坏死,坏死面积比为(65.97±25.10)%,HIFU+生理盐水组坏死面积比为(34.14±12.20)%,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坏死组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HIFU十PFB纳米颗粒组大部分组织坏死,肿瘤细胞结构消失,周边可见核固缩核碎裂,HIFU组坏死范围则较小。结论HIFU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颗粒可有效消融宫颈癌移植瘤。
- 武佳薇张新玲尹庭辉郑荣琴肖汀毛永江
- 关键词:高强聚焦超声宫颈肿瘤液态氟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