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窦癌根治术中清扫No.14v与No.6组淋巴结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窦癌时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提供胃窦癌D2根治术常规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完成标准D2根治术的胃窦癌患者489例,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特征等关系。结果在No.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下,No.14v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8.70;而在No.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情况下,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仅为1.40。No.6淋巴结转移是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5.6%)No.14v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18.9%)(P﹤0.05);T1+T2期(4.5%)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3+T4期患者(17.7%)(P﹤0.05)。结论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分化低、已发生No.6组淋巴结转移的我国进展期胃窦癌患者应行常规清扫No.14v的D2根治术。
- 郭团魁刘云田庆刚梁寒
- 关键词:胃窦癌淋巴转移
-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前无胆囊疾病的5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男360例,女193例,年龄中位数为6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均≥15枚/例。术后随访6月至2年,术后胆囊炎的发病率为33.1%(183/553),胆囊结石发病率为4.9%(27/553);其中清扫No.12淋巴结术后胆囊炎的发病率为39.6%(89/225),清扫No.8a者为38.0%(151/397),清扫No.5者为38.O%(68/179),清扫No.7者为34.4%(138/402),清扫No.9者34.7%(136/3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扫No.8a(x2=15.530,P=0.000)和N0.12淋巴结(x2=7.157,P=0.007)以及手术方式(x2=7.427,P=0.024)与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扫N0.8a淋巴结是胃癌术后发生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DR=2.016,95%CI:1.244~3.267,P=0.004)。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No.8a淋巴结清扫时,应注意保护迷走神经干及交感神经节,以降低术后胆囊炎的发生率。
- 郭团魁杨利青刘云田庆刚王晓娜李斌侯亚超刘洪敏梁寒
- 关键词:胃肿瘤胆囊炎淋巴结清扫
- 双通道植管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老年高危结石性胆囊炎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双通道植管联合胆镜保胆取石治疗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70例﹥80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双通道植管胆囊冲洗、减压、持续引流,6~8周后,行胆道镜经窦道保胆取石。所有患者超声引导穿刺植管均一次性成功,2例发生穿刺后出血,经对症处理止血成功;2例因植管窦道形成不佳改行胆囊切除术,余68例均成功保胆取石(68/70);随访4~24个月,结石复发2例(2/68)。结论双通道胆囊穿刺植管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高龄高危胆囊结石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 郭团魁杨利青田庆刚宋志卿刘云白淑满映红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