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蒋用

蒋用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中药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分子对接
  • 1篇单味
  • 1篇单味药
  • 1篇毒性
  • 1篇皂苷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中高频
  • 1篇生物转化
  • 1篇曲霉
  • 1篇中药复方
  • 1篇作坊
  • 1篇麝香
  • 1篇网络
  • 1篇微生物转化
  • 1篇小作坊
  • 1篇免疫调节

机构

  • 5篇成都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何正有
  • 5篇蒋用
  • 4篇毕建军
  • 3篇李佳
  • 2篇罗璞

传媒

  • 2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中成药
  • 1篇酿酒科技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复方中高频单味药的研究概述被引量:9
2020年
截止2020年7月24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1565万人,并仍然呈现出一种快速上升的趋势。该疾病的传染性极强,致死率在4%左右,多数患者呈现出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各国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疫苗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推动之中。针对该疫情,中医药在我国防治COVID-19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发生的早期,我国多位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就介入了对COVID-19的防控与治疗之中,并因地因人进行辨证论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2020年1月至7月间,我国使用的抗COVID-19的中药处方和中成药共计483个,其中中成药共计241个。各中药处方中,苦杏仁、甘草、麻黄、金银花、黄芩、黄芪、广藿香等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有必要分析这些高频数中药,探究其治疗COVID-19的潜在应用价值。对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进行文献整理与分析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药的抗病毒特性,并为下一步开发治疗COVID-19的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提供研究参考。
高鑫何正有罗璞蒋用毕建军汤秀强
关键词:中药免疫调节病毒性肺炎
中药天然产物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往往表现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中的多个表象,因此中药处方将根据机体的不同表象及其诊断结果进行调药遣方,体现出"中药-药对-经方-处方"的用药形式。各地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处方以解表、祛湿、祛痰、清热、理气为主,辅以和解、泻下、温里、补益等经典方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分析各地推荐处方和相关文献,新方法与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中药科学的现代化研究,充分描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网络"的作用特点,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是,中药"多成分-多药味-多通路-多网络"的复杂性本质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部分中药抗COVID-19的相关文献,试图结合其实际应用,整合出中药天然产物抗COVID-19的作用规律,对后续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借鉴。另外,中医药是个宝库,从中筛选并发掘出少量结构独特且具有抗COVID-19活性的天然产物,结合化学合成技术和成药性评价方法,将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尤其是抗COVID-19的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何正有罗璞高鑫蒋用毕建军汤秀强
关键词:中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黑曲霉转化穿山龙皂苷制备prosapogenin B工艺的探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黑曲霉转化穿山龙皂苷制备prosapogenin B工艺。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技术,从微生物菌库中筛选出能将穿山龙皂苷进行生物转化的阳性菌。使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该皂苷转化过程进行规模化放大,并结合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跟踪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穿山龙皂苷在黑曲霉的共培养下,各原皂苷成分逐日降低,2~3 d后产生新的转化产物,该产物经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薯蓣皂苷元⁃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苷,系薯蓣皂苷失去末端鼠李糖后得到的短糖链甾体皂苷,即prosapogenin B,其转化率为59%。结论微生物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菌种专属性。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结构专一性,转化率高于文献值,并且该生物转化途径系首次发现。
高鑫王安琪何正有毕建军蒋用李佳汤秀强
关键词:微生物转化黑曲霉
成都地区小作坊散装白酒的质量评价研究
2024年
成都地区分布着众多白酒小作坊,酿造的白酒各具特色、深受市民喜欢,但由于小酒坊缺乏全面的品质把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建议。白酒小作坊生产的白酒采用纯粮食固态法酿造,以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为主,因此,研究人员按照散布式和价格差异化原则进行盲法取样,质量研究方法按照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GB/T 10781.2—2022《白酒质量要求第2部分:清香型白酒》和GB/T 26760—2011《酱香型白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酒精测定值与商家标示的度数相比,偏差0%vol~7%vol,且均偏低,平均相差5%左右;固形物含量差距在1.22~14.52 g/L之间,有70%产品存在固形物含量超标情况;总酸检测结果为0.064~3.175 g/L,45%的酒样不满足国标对总酸含量的要求;总酯含量结果为1.264~3.745 g/L,15%的酒样不满足国标对总酯含量的要求;甲醇含量超标率仅5%,超出国标限量0.57 g/L,含量最少的仅有0.30 g/L。采集10家白酒小作坊20个酒样中有3个酒样满足国家标准中优级酒的分类,多数不合格是因为固形物含量过高和总酸含量偏低。成都地区白酒小作坊散装白酒的质量优劣并存,少数白酒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中优级白酒的相关要求,部分白酒质量还有待提高,期待本研究对成都地区白酒小作坊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姚瑞娇蒋文艺何正有陈智杨蒋用毕建军李佳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麝香的活性成分,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筛选脑梗死疾病的靶点,应用Venny 2.1.0数据库获得麝香与脑梗死交集靶点韦恩图。使用Cytoscape 3.8.2构建麝香-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获得核心成分与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 vina将5种核心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麝香治疗脑梗死的活性成分有胆固醇、脱氢表雄酮、雌二醇等共16种,靶点共372个,脑梗死疾病靶点共4404个,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有261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共有1219个生物功能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共有192条,包括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麝香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脱氢表雄酮、雌二醇、甘氨酸、睾酮等核心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肿瘤抑制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靶点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治疗脑梗死。
蒋文艺何正有姚瑞娇陈智杨曾霞郑淼李佳蒋用
关键词:麝香脑梗死网络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