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理
  • 3篇生理状态
  • 3篇髋臼
  • 2篇前倾角
  • 2篇外展角
  • 1篇MSCT

机构

  • 3篇廊坊市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耿左军
  • 3篇赵秀娟
  • 3篇李颖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前倾角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计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前倾角数值,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本研究选择100例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MPR)重建出水平位图像,进而算出前倾角,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前倾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从中找到规律。结果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加至90°时,前倾角随之减小,变化曲线呈线性相关,拟合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4613x+40.922,R2=0.9971,线性良好。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的前倾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髋臼的前倾角与骨盆倾度呈线性相关,性别因素对髋臼前倾角的影响不大。髋臼前倾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手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李颖耿左军赵秀娟
关键词:髋臼前倾角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的前倾角及外展角
2015年
目的通过MSCT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最大平面前倾角和外展角的数值,探讨其与骨盆倾度的相关性,以便指导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的置入角度.方法: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作为研究对象,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组重建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改变骨盆倾度,模拟非生理状态,把骨盆依次进行10°-90°的倾斜(以100为间隔),分别测得两侧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结果:当骨盆倾度从10°-90°时,前倾角随之减小,呈线性相关,R2=0.997,P〈0.05.当骨盆倾度从10°-70°变化时,外展角逐渐增大,当骨盆倾度从70°-90°变化时,外展角又逐渐减小,变化呈抛物线样改变.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稳定性最佳.结论:髋臼的前倾角和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准确测量髋臼两角的数值,找出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随骨盆倾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临床THA手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有效的依据.
李颖耿左军赵秀娟
关键词:MSCT髋臼前倾角外展角
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外展角数值,探讨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角度。方法选择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行螺旋CT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冠状位图像,进而分别测得两侧髋臼外展角。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找到规律。结果 MSCT法检测髋臼外展角结果如下: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至90°时,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说明此状态下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的稳定性也最佳。性别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的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不同性别之间的髋臼外展角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不大,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理论依据。
李颖耿左军赵秀娟
关键词:髋臼外展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