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障碍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舒张
  • 1篇心室舒张功能
  • 1篇血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预后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肺泡...
  • 1篇置管
  • 1篇乳酸
  • 1篇乳酸清除率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机构

  • 4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4篇邵杰
  • 2篇李斌
  • 2篇张健峰
  • 2篇张碧波
  • 2篇龚菊
  • 2篇冯玉峰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住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脏超声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A)、三尖瓣反流峰速度(TRV)],心肌损伤与心功能相关指标[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症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ICU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E/A水平显著升高;E/e'、TRV、cTnI、NTproBNP、CRP、PC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感染控制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脓毒症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ICU住院时间和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
陆胜邵杰庾胜张健峰沙俊冯玉峰
关键词:脓毒症左心室舒张功能心功能障碍炎症反应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肺部感染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行肺泡灌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肺炎所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氧合指数在150~300 mmHg的患者行纤支镜肺泡灌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肺部感染伴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在不采用机械通气氧疗的情况下,采用传统面罩给氧;治疗组(37例)选择经鼻高流量氧疗供氧。在持续心电监护下对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指脉氧,术前、术后的氧分压以及术中因缺氧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间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指脉氧、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指脉氧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术前、术后指脉氧与术中的指脉氧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氧合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相对于治疗组,对照组有更多因缺氧导致的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0;P<0.05)。结论:在Ⅰ型呼吸衰竭且氧合指数在150~300 mmHg的肺部感染患者中,相较于传统吸氧方式,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方式行肺泡灌洗治疗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邵杰顾晓蕾冯玉峰张健峰
关键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24小时内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碧波顾晓蕾邵杰龚菊李斌庾胜
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09月,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抢救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穿刺组31例和超声引导组29例,观察并记录每一例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9.66%vs 45.16%P<0.05)、操作时间(80.90±28.998s vs 192.03±177.89s P<0.05)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且并发症发生率(3.44%vs 32.25%P<0.05)显著降低。结论: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B超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准确率高,操作省时简便且安全可靠,适合进行推广。
张碧波邵杰李斌龚菊
关键词:超声引导颈内静脉失血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