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垚
- 作品数:12 被引量:8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芳化秽浊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根据临床实践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疫病-湿疫范畴;中医病因是“秽湿合邪”,病位在于肺,主要累及百脉朝肺的功能;无形“秽湿之气”增长,有形“痰瘀毒邪”形成,是病情发展两个重要节点,舌苔厚薄是确定分型的主要依据;祛邪的重点在于分消合邪,使“秽”、“湿”、“痰”孤立无所依附;主张“分消湿邪、芳化秽浊、祛痰通瘀”。疫病当辨病、辩证论治相结合。
- 陈垚刘秋江刘秋江赵海方王同汉李典鸿赵海方
- 关键词:病机
- 肺条索征在CT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价值
- 2021年
- 目的: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中肺条索征的表现、病理基础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归分析32例COVID-19患者肺条索征的轴位CT表现。结果:27例COVID-19患者中,CT上显示肺条索征27例(84.4%),病灶内肺条索征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平行线条型条索(28处),垂直条带型条索(16处),混合型条索(33处)。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中肺条索征的出现,对病情的发展走势预判、指导临床救治、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 陈国健陈垚陈时洪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谈六维能力与心电图教学被引量:2
- 2019年
- 心电图分析与诊断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医学生心电图知识匮乏、阅图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文从学生的六维能力为切入口,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六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心电图教学与分析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张瑾陈垚何小莲骆双燕
-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被引量:46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以中文检索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冠心病心律失常,英文检索词:Wenxin Granules,Amiodarone,Coronary heart disease,Cardiac arrhythmia,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1月,收集有关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试验组)与单用胺碘酮(对照组)对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23篇研究共213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组在临床总有效率[OR=4.79,95%(3.65,6.30),P<0.00001],心电图改善率[OR=3.76,95%(1.95,7.26),P<0.000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SMD=-3.17,95%(-3.89.,-2.45),P<0.00001],不良反应[OR=0.68,95%(0.49,0.94),P=0.02]与单用胺碘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优于单用胺碘酮组;在室性早搏[SMD=-5.05,95%(-10.11,0.01),P=0.05],房性早搏[SMD=-337.53,95%(-750.10,75.03),P=0.11]方面,与单用胺碘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相比单用胺碘酮,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更加优越,并且安全性更高。
- 张瑾陈垚卢洋孙术宁
- 关键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冠心病心律失常META分析
- 静息心电图Ⅱ、Ⅲ及a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Ⅱ、Ⅲ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梗死部位将分为前壁心肌梗死和下壁心肌梗死,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4例(57.69%),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42.31%);361例(68.50%)患者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3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25例,166例(31.50%)为非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8例。病理性Q波对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高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88.56%vs.71.20%],特异度低于下壁心肌梗死部位[69.12%vs.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对不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电图II、III及a VF导联病理性Q波诊断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灵敏度高,诊断下壁心肌梗死部位的特异性高,可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
- 张瑾陈垚何小莲
- 关键词:心电图病理性Q波
- 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判断价值评价
- 2021年
- 目的:评价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6例,应用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系统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观察半年内患者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在6分以内,MACE事件发生率仅为25 %;9分以内,均没有死亡例数;1012分者,死亡率开始增高,半年内达28.6 %;评分大于12分者,死亡率显著增高,1个月内达55.6 %,总死亡率达88.9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该评分系统和GRACE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细项分值中脉神、肢温等与死亡率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中医"心藏神"理论有其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价值。
- 黄汉超李典鸿赵自明李继庭陈垚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判断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间截止至2016年10月,收集有关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研究共20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在总有效率、神志转清时间、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肿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具有疗效且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
- 陈垚张瑾
- 关键词:醒脑静纳洛酮META分析
- 心电图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手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以心电图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手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ACS患者1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和复查随访,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术后用药、心态、运动、工作、生活等方案调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 PCI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AQ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后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评分及SAQ评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介入术后复查结合心电图检查调整个性化治疗、心理辅导和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
- 张瑾陈垚何小莲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芳香醒脑开窍中药经鼻给药对无痛胃肠镜全身麻醉促醒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芳香醒脑开窍中药经鼻给药对无痛胃肠镜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各项指标,探索其促醒效果与机制。方法:7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进入复苏室1分钟内给药,直至离开复苏室,对照组采取经鼻导管吸入空气。记录两组复苏期的生命体征、苏醒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复苏期高血压、低氧血症、疲乏及头晕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芳香芳香醒脑开窍药物(麝香、冰片)经鼻给药对全身麻醉患者有促醒作用,并可稳定复苏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全麻后复苏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陈卓青易涵李婉萍陈垚
- 关键词:经鼻给药促醒无痛胃肠镜检查全身麻醉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施治被引量:17
- 2020年
- 结合亲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的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温病-疫病"范畴,疫气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物质,侵袭人体致病后成为疫邪,疫邪的感邪途径为从口鼻而入,伏于里,根据人体状态表现为温热病证或湿热病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运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临床效果满意。此外,救治过程中,还需注意辨痰水、辨郁、辨瘀和辨虚,辨肺与大肠。因此,温病学理论是指导新冠肺炎的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 刘秋江陈垚赵海方王同汉温敏勇詹少锋赵丽芸王清海
- 关键词:温病温病学说疫病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