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英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木醋杆菌
  • 3篇发酵
  • 2篇填料
  • 2篇填料塔
  • 2篇苹果醋
  • 2篇细菌纤维
  • 2篇细菌纤维素
  • 2篇果醋
  • 2篇发酵装置
  • 1篇双菌种
  • 1篇米醋
  • 1篇酵母
  • 1篇酵母菌
  • 1篇发酵法
  • 1篇发酵法制备
  • 1篇发酵研究
  • 1篇发酵制备
  • 1篇补料
  • 1篇醋酸发酵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陈宇哲
  • 4篇傅亮
  • 4篇彭英

传媒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填料塔式连续表面发酵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2014年
研制了一种填料塔式连续发酵装置,以木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RF4为菌种,用含乙醇培养液进行醋酸发酵。比较了该填料表面发酵装置与静置三角瓶各自进行单批和分批发酵的产酸和乙醇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连续填料发酵装置中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发酵液中的乙醇脱氢酶活力为4.13×10-3 U/g,总酸度在第13天达到峰值7.07g/dL。比静置分批补料发酵酸度提高13%,时间缩短15%,比静置单批发酵酸度提高71%。
傅亮陈宇哲彭英
关键词:木醋杆菌细菌纤维素填料塔
填料塔式发酵装置用于米醋的补料发酵研究
2014年
设计了一套填料塔式发酵装置替代传统的表面好氧发酵法。该装置能在维持细菌纤维素膜完整、稳定的条件下方便进行补料。实验中进行了多种补料操作并与传统静置及静置补料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填料塔式装置可替代传统表面发酵法;补料操作在装置或静置系统中与单批发酵相比能将最高酸度分别提高71.1%和87.5%,补料是提高发酵总酸的有效途径;初始底物(酒精)浓度与纤维素合成量呈负相关,与产酸呈正相关,底物浓度为5.0%(V/V)时可使酒精尽可能转化为醋酸;底物酒精浓度为5.0%(V/V)时提高补料频率有助于维持更高ADH活力并提高产酸速率,当补料间隔为12h时ADH平均活力维持相对较高值0.051U/g,但不能提高最终总酸度。
陈宇哲傅亮彭英
关键词:木醋杆菌填料塔补料米醋
双菌种发酵法制备苹果醋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苹果汁为原料,采用将酵母菌和木醋杆菌双菌种分步发酵和同步发酵两种发酵方法酿制苹果醋,研究两种发酵工艺在发酵时间、酸度和感官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步发酵法在第12天时酸度达到4.32g/dL;同步发酵法在第10天时酸度达到4.86g/dL。两种发酵方法酿造出的苹果醋口感良好,具有苹果和醋的复合风味,其中同步发酵法风味更浓郁。
傅亮彭英陈宇哲
关键词:苹果醋酵母菌木醋杆菌发酵
细菌纤维素膜对木醋杆菌发酵制备苹果醋的影响研究
2014年
以木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RF4为菌种发酵苹果酒酿制苹果醋,探讨了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细菌纤维素膜以及两种不同接种方式对产酸的影响,比较了纤维素膜与发酵液中乙醇脱氢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了发酵中期成膜并被分离后32h内发酵液的产酸速率、耗氧和乙醇脱氢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乙醇脱氢酶在纤维素膜内的活力是发酵液中的56倍;在苹果酒中分别接入含菌纤维素膜和液态菌种,最高酸度均可达4.32g/100mL,但接入含菌纤维素膜达到最高酸度所需时间比接入液态菌种快;细菌纤维素膜是醋酸发酵的主要场所,其形成并保持完整对发酵产酸起关键作用。
傅亮彭英陈宇哲
关键词:木醋杆菌苹果醋细菌纤维素醋酸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