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静 作品数:9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遵化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创伤患者免疫细胞状态变化的监测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CD8+细胞)及Th17、Treg、Th17/Treg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急诊创伤患者120例,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60例)与重症组(60例),另取健康查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3天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CD8+细胞)及Th17、Treg、Th17/Treg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重症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8+细胞比例下降,与轻症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重症组患者外周血Th17、Th17/Treg细胞比例下降,Treg细胞比例上升,与轻症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组内第1、3天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创伤患者免疫细胞功能水平以Th17/Treg比例下降为早期变化。以Treg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为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变化。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重症创伤 免疫调节 T淋巴细胞 降钙素原、前白蛋白水平动态变化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变化以及其动态变化对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重症创伤患者130例,依据患者一周后临床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109例,病死组21例.分别与入院后1、3、5、7 d 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 ug /L)、血浆前白蛋白(PA,mg/L)水平动态变化,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PCT与血浆PA水平动态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血清PCT与血浆PA水平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病死组入院后1d血清PCT、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5、7 d 存活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病死组患者呈缓慢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明显.存活组患者血浆PA呈逐渐上升趋势,而病死组患者呈明显下降或上升趋势不明显. 同一时间点,2组患者血清PCT与血浆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与血浆P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4,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相关性好,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重症创伤患者预后严重性判断.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重症 创伤 降钙素原 前白蛋白 预后 分析经鼻高流量吸氧联合优质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年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联合优质护理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2020年1月-2020年11月在xx市xx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应用优质护理护理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进行治疗。治疗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疗效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疗效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联合优质护理进行治疗,极大的提高了各项疗效指标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在临床护理的使用上值得推广。 朱丽贤 李淑静 季建蕊 张祯 刘丽静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 优质护理 疗效 降钙素原与APACHEII评分相关性及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情预后判断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率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急诊重症创伤患者140例,入院后第1、2、3、5、7天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评估患者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根据14d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观察2组不同时间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比较不同时间点血清PCT水平变化率与APACHE I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血清PCT水平对于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入院后第2天存活组与病死组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随时间推移,存活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高于病死组,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不同时间点,2组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2、3、5、7天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II评分二者间相关性分别为(r=0.345;0.391;0.768;0.684;0.639,P〈0.05),以入院后第3天二者相关性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入院后第2、3、5、7天血清PCT水平变化率对14d病死率预测判断曲线下面积(AUC)为分别为(0.562;0.821;0.659;0.582),入院后第3天临床预测效能最为显著.结论:急诊重症创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率与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伤后不同时间点二者相关性存在差别.其中,以伤后第3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率对于患者病情预后判断效能最为显著. 王海燕 李海勇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重症 创伤 降钙素原 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炎性、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炎性、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Th1/Th2、Th17/Treg比值,以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h1/Th2、Th17/Treg均增加,且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Th1/Th2、Th17/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PCT、TNF-α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FIB与PLT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D-二聚体下降、FIB与PLT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下调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程度,改善体内凝血状态。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脓毒症 乌司他丁 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重症创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急诊重症创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分别于入院后第3d及第7d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变化,并分别评估患者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差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存率差异。结果入院后第7d与第3d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下降,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d,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第7d,研究组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病死率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创伤性脓毒症患者临床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与乌司他丁降低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水平有关。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重症 创伤 乌司他丁 炎性反应 重症创伤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相关性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 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急诊重症创伤患者60例,入院后第3天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 C反应蛋白水平,并评估患者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II (APACHE II)。比较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 C 反应蛋白、APACHE II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第3天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下降,C 反应蛋白水平上升,血浆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与 C 反应蛋白相关性呈负性直线相关(r =-0.445;0.631,P <0.05)。血浆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与 APACHE II 评分相关性也呈负性直线相关(r =-0.378;0.542,P <0.05)。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与 APACHE II 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 =4.852,P <0.05)。结论:重症创伤患者临床病情越重,C 反应蛋白水平上升越明显,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降低越显著。白蛋白、前白蛋白、C 反应蛋白、APACHE II 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重症 创伤 反应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1年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两种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经鼻高流量吸氧的治疗过程中将结合优质护理进行共同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多加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丽静 李淑静 季建蕊 张祯 朱丽贤关键词:优质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脓毒症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肝功能影响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脓毒症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创伤性脓毒症13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7例。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常规、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肝功能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和7 d,APACHEⅡ评分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降低或缩短,血小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中性粒细胞、D-D、FIB、PT、APTT、CRP、PCT、IL-6、TNF-α、TBIL和AST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小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保护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李海勇 王海燕 刘丽静 梁永生关键词: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乌司他丁 总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