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川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汉坦病毒
  • 3篇病毒
  • 2篇鼠类
  • 1篇蝇类
  • 1篇蝇类种群
  • 1篇肾综合征
  • 1篇肾综合征出血...
  • 1篇体表
  • 1篇体表寄生虫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分布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出血热
  • 1篇口岸蝇类
  • 1篇寄生
  • 1篇寄生虫
  • 1篇本底调查
  • 1篇病原学
  • 1篇病原学检测
  • 1篇出血热

机构

  • 4篇连云港出入境...

作者

  • 4篇王川
  • 3篇祁昌岭
  • 3篇江永周
  • 3篇何旭
  • 1篇金涛

传媒

  • 3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口岸卫生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4—2015年连云港口岸鼠类调查分析与应对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鼠类调查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病原携带等情况,强化病原检出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采用夹夜法开展口岸鼠类调查与监测,并对捕获的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解剖捕获的鼠类,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扩增并检测分型,确认口岸地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状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类9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4.13%,其次为小家鼠,占30.43%,黑线姬鼠占5.44%。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共检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阳性8只,分型均为汉城病毒,阳性率为8.70%,其中褐家鼠6只,小家鼠2只,分别占捕获鼠种的10.17%和7.14%。结论连云港口岸地区存在一定数量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且部分生境鼠类中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口岸地区鼠类的监测和控制,提高口岸应对能力,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口岸地区的传播。
祁昌岭何旭王川江永周
关键词:鼠类汉坦病毒
2013—2014年连云港赣榆口岸蝇类本底调查
2015年
目的掌握赣榆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赣榆口岸不同生境蝇类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 3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8属9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和丝光绿蝇;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10月;平均密度为23.31只/笼。结论赣榆口岸蝇类季节消长明显,不同生境成蝇平均密度区别明显,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差别明显。
金涛王川
关键词:蝇类种群
2014—2015年连云港口岸鼠类监测结果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3 d,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4—2015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治,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何旭祁昌岭王川江永周
关键词:体表寄生虫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病防控种群分布汉坦病毒病原学检测
2014-2015年连云港口岸鼠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度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三天,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全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实验室鉴定隶属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何旭祁昌岭王川江永周
关键词:鼠类汉坦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