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灰树花
  • 2篇菌丝
  • 2篇菌丝生长
  • 1篇单核体
  • 1篇培养基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亲缘关系分析
  • 1篇理化特性
  • 1篇耐高温
  • 1篇耐高温型
  • 1篇菌株
  • 1篇菌株筛选
  • 1篇基质
  • 1篇基质配方
  • 1篇交配
  • 1篇交配型
  • 1篇猴头
  • 1篇猴头菇
  • 1篇高温

机构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4篇朱坚
  • 4篇杨军
  • 2篇陶永新
  • 2篇宋一鸣
  • 2篇徐吉
  • 1篇李晶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猴头菇菌丝生长培养基最佳理化特性的筛选
本研究以来源于山东和河北的3个猴头菇主栽品种为供试菌株,测定菌丝在不同pH值、含水量、矿物质添加物与添加量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三个菌株各自特性并总结其共性,确定适合猴头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理化特性如下:p...
邵颜平杜红慧李晶杨军陶永新朱坚
关键词:猴头菇培养基菌丝生长理化特性
耐高温型灰树花菌株筛选及供试灰树花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从40株供试菌株中筛选获得两株可在21.5~23.5℃条件下正常开片出菇的灰树花菌株Gr0001+3和Gr0017。其中Gr0001+3的子实体性状均优于Gr0017,菌株Gr0001+3在选育耐高温灰树花品种中可作为育种亲本。本试验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的40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8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83条特异性条带,在相异系数D=0.455处将40株灰树花分为9大类。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63条特异性条带,在相异系数D=0.63处将40株灰树花分为5大类。综合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聚类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中可发现,21.5~23.5℃条件下可出菇的两个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这些都将为今后灰树花的遗传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杨军徐吉宋一鸣朱坚
关键词:灰树花耐高温RAPDISSR
灰树花交配型鉴定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鉴定灰树花交配型,为灰树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灰树花孢子萌发后挑取单孢进行镜检,收集孢子单核体;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原生质体单核体并通过互配确定标准测交菌株T_1和T2;采用标准测交菌株与孢子单核体配对及孢子单核体互配后,进行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分类,并利用核迁移试验和OWE-SOJ技术鉴定孢子单核体交配型。【结果】分离鉴定获得71株灰树花孢子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17株原生质体单核体菌株,其中标准测交菌株T_1(A_1B_1)_10株、T2(A2B2)7株;鉴定7_1株孢子单核体分别为T_1、T2、T3和T4型,其中T_1型28株、T2型35株、T3型4株、T4型4株;核迁移试验鉴定T_1、T_2、T_3和T_4的交配型分别为A_1B_1、A_2B_2、A_2B_1和A_1B_2,OWE-SOJ鉴定结果分别为A_1B_1、A_2B_2、A_1B_2和A_2B_1。【结论】灰树花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其交配型分析应以核迁移试验为准,OWE-SOJ技术不适用于灰树花的交配型分析。
杨军徐吉宋一鸣朱坚
关键词:灰树花单核体交配型
灰树花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灰树花栽培基质配方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以灰树花菌株Gr0001+3为供试菌株,将菌丝长速、长势、原基分化速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筛选优良基质配方和松紧度。结果表明,基质配方为75%棉籽壳、8%麦麸、15%玉米粉、1%石膏、1%白糖、含水量在65%,且使用对折宽度17 cm的栽培袋在装料量湿重880 g/袋、装料高度16 cm下菌丝的长速、长势、原基分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灰树花菌丝生长最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段静怡王祯杜红慧陶永新饶火火杨军朱坚
关键词:灰树花基质配方菌丝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