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娟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肌
  • 2篇术后
  • 2篇桡动脉
  • 2篇介入术
  • 2篇经桡动脉
  • 2篇经桡动脉冠状...
  • 2篇经桡动脉冠状...
  • 2篇经桡动脉冠状...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病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黄娟
  • 4篇周彤
  • 2篇张先林
  • 2篇王冬梅
  • 1篇王莉媛
  • 1篇唐碧
  • 1篇王洪巨
  • 1篇张恒
  • 1篇刘进军
  • 1篇王伟
  • 1篇盛娟

传媒

  • 2篇淮海医药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患70例分为2组,预见组(n=35)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n=35)开展基础性护理干预,对比病患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病患护理满意度,预见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有效缩短病患康复时间,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可积极推广。
刘玉娟周彤黄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优质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NYHA分级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黄娟
关键词:优质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右心衰竭疗效心功能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采取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资料的收集时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选取75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资料,借助双盲法给予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在分别按照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氧阈(15.62±2.97)ml/(kg·min)、峰值氧耗量(23.24±3.89)mL/(kg·min)、最大运动功率(139.69±27.59)W。对照组无氧阈(12.56±1.63)ml/(kg·min)、峰值氧耗量(18.53±2.97)mL/(kg·min)、最大运动功率(128.16±24.28)W。观察组运动耐力更优(P<0.05)。观察组情感得分(85.52±5.63)分、生活满意度(90.56±7.53)分、健康指数(87.40±5.68)分、社会指数(85.71±5.16)分。对照组情感得分(62.37±2.08)分、生活满意度(71.03±5.33)分、健康指数(64.28±2.64)分、社会指数(62.27±2.09)分。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7%(37/38),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08%(30/37),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10/37)。结论:基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工作开展,能够实现对患者运动耐力的调节,进而保障生活质量。
张倩周彤黄娟张娜娜王宇
关键词:冠心病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房颤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心房颤动临床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名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名。对照组应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采取课堂小组讨论考核、系统评价、基础知识点考核等模式比较2组的教学实际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实习生心房颤动理论知识考核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同时实验组教学效果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张先林黄娟胡翔稳陈濛濛唐碧张恒王洪巨
关键词:循证医学心房颤动临床教学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使用桡动脉加压气囊( 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TRI术后100例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2 h开始减压,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0 h内放完;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减压,每隔2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2 h内放完。比较观察2种减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舒适度、压迫侧食指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压迫处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种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的SpO2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术后2 h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4 h的SpO2监测和患者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皮下瘀斑、局部水泡、发绀和麻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2 h,解除压力阀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周彤王冬梅黄娟盛娟王伟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相关知识和认知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皖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相关知识和认知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皖北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2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调查问卷与量表进行心脏康复相关知识、认知态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得分为(30.38±5.57)分,心脏康复认知态度得分为(34.99±5.53)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72.99±12.7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手术经历及是否放置支架对患者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得分有影响,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对心脏康复认知态度的得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北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相关知识和认知态度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地区医疗机构应重视心脏康复及相关管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手术经历及是否放置支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心脏康复的相关知识和认知态度及自我管理水平。社会、医院、患者三方联动才能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参与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周彤张娜娜刘进军张先林黄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康复护理
品管圈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王冬梅王莉媛黄娟
关键词:品管圈疼痛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