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聪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军事

主题

  • 2篇丝绸之路
  • 2篇总督
  • 2篇拜占廷
  • 1篇第四次十字军...
  • 1篇性格
  • 1篇语言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体制
  • 1篇职官
  • 1篇施政
  • 1篇施政方略
  • 1篇十字军
  • 1篇十字军东征
  • 1篇史书
  • 1篇视域
  • 1篇农村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宗教

机构

  • 14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苏聪
  • 1篇武鹏
  • 1篇任军锋
  • 1篇任军锋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农业考古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集刊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人民论坛(中...
  • 1篇史志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四大影响
2017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影响东地中海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这次东征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拜占廷帝国的瓦解,即使日后拜占廷人再收复君士坦丁堡,帝国也未能恢复昔日的荣光;威尼斯借这次东征,垄断了东地中海世界的商业贸易,经济实力大增;罗马教皇则是这次东征的最大失败者,东征非但没有实现两大教会的真正合并,反而增强了东、西方教会之间的隔阂;奥斯曼土耳其人趁势崛起,除灭亡拜占廷帝国外,更中断巴尔干半岛的民族融合进程,导致了今天"巴尔干半岛火药桶"的形成。
苏聪任军锋
关键词: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廷帝国
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农村经济
2015年
探讨拜占庭帝国晚期农村经济领域内的变化,成为观察国家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农村经济的具体层面包括土地所有者、农产品市场、人身依附关系和土地买卖等,这些领域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明显变化,而这些变化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为拜占庭帝国晚期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苏聪
关键词:农村经济
因势而谋:拜占庭早期纵深防御战略的确立
2022年
纵深防御战略是拜占庭历史上君主最常使用的军事战略之一。自君士坦丁一世首创,在莫里斯统治时期最终得以确立。一直影响到帝国中后期,为君主们所重视。它的推行反映了拜占庭早期君主们因时因势而行的治国策略与智慧,同时也是君主们探索帝国从早期向中期转型的重要手段。莫里斯最终确立的纵深防御战略被记载在《莫里斯的战略》中,其战例在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中具体体现,这一战略是莫里斯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与军事改革措施之一,为帝国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制度基础。
苏聪
论拜占庭莫里斯时代的军队结构改革
2024年
莫里斯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面临着“查士丁尼瘟疫”与连年战争所带来的人口短缺和财政空虚等问题,同时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对巴尔干半岛构成的威胁持续增强。严峻的形势促使莫里斯锐意改革以应对危机,并探索转型之路。莫里斯军事改革的核心为变革军队结构,将传统的罗马军团结构调整为“营—团—师”结构,以“营”作为基础战术单位。这一举措缓解了人口与财政危机,使军队战斗力得以提升,在拜占庭帝国东部和巴尔干战线均取得明显的效果。改革同时也为此后帝国新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实施做了铺垫,为拜占庭帝国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苏聪武鹏
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被引量:2
2021年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作品《历史》是研究古代晚期历史书写的极佳范例,其写作方式兼具“古典”与“神学”双重特征,以及其所记述的莫里斯改革反映的正是古代晚期所强调的“转型”特征,即通过改革形成与时代趋势相符的政治与军事制度,旨在探索缓解晚期罗马危机的方案,进而探寻从晚期罗马向中世纪拜占廷转型的路径。
苏聪
关键词:历史书写拜占廷
中国与拉美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1
2018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金融合作方兴未艾。尽管双方的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但从长远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促进中国对拉美出口的多元化,使双方双向投资和贸易争端得以妥善解决,关系到中拉经贸合作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
朱楠楠苏聪
转型之道:莫里斯总督制的建立与影响
2021年
莫里斯承续了拜占庭早期的政治改革成果,尤其借鉴了查士丁尼时期的“军政合权”,同时结合东哥特王国与汪达尔王国逐渐形成的“蛮族”治理军事化的因素,最终在北非和意大利实行总督制改革。总督区内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比较活跃,其在政治上与中央政府的统一政策具有一定的调适性,在宗教上见证了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本地区的博弈。总督制的实行有效缓解了帝国的外部危机,但却为内部的分离与地方势力的增强埋下了伏笔。
苏聪石旭
迦太基以商业立国的历史镜鉴
2016年
迦太基是上古时期重要的军事强国和商业国家,依靠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征服了北非和西地中海诸多岛屿,开辟了多条海上和陆上商路,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至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从北非一隅的城邦小国发展为西地中海区域的商业帝国,以中介贸易为特征的商业经济最终确立。商业立国对迦太基的民族性格、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聪
关键词:迦太基民族性格经济结构政治体制
拜占庭莫里斯时代的国家情形与施政方略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莫里斯继承的是晚期罗马式的国家,面对国力不逮和蛮族入侵带来的巨大威胁,为了应对复杂的国家情形,莫里斯不断进行行政与军事改革,调整制约国家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因素,以改革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促成在伊拉克略时期找到一条转型之路,开启了国家转型的良好局面。
苏聪
试论11-12世纪拜占庭的农业经济
2016年
长期以来,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11、12世纪的拜占庭农业经历一个衰落的过程。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这种传统的观点受到了挑战。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拜占庭农业在11、12世纪呈现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
任军锋苏聪
关键词:农业经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