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珵
-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结果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培训方法的探讨
- 2021年
- 目的通过基于结果的评价对医务人员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的效果进行评估,探索伤口处理培训关键点,实现有效的培训。方法选取来自全国各地狂犬病预防门诊的28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人一组,采用考核评价量表对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效果进行评估,并结合结果进行反馈。反馈后再次操作,并再次评估。采用解剖检查的方法对伤口周围肌肉组织中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在反馈前,14组学员中,A级9组,B级2组,C级2组,D级1组。反馈前得分的均值为3.36分,标准差1.01。在接受反馈后,14组学员的评级均为A级,得分的均值为4.00,标准差0.00。P=0.03<0.05,=2.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观的反馈机制是培训的关键点。基于结果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培训可使学员掌握标准、规范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方法。
- 刘斯张成刘珵谢昆李岩李海潮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要点解读
- 2024年
- 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年龄超过28 d,因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为进一步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组在《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实践及近年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修订并制定本规范,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非新生儿破伤风的防治工作。本文对2024年版诊疗规范的更新要点及依据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实施和应用。
- 刘斯刘珵刘佳阳陈庆军康新兰频薛乔升朱政纲吕新军殷文武王传林
- 关键词:破伤风
- 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初始保守治疗的340例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效果分为保守治疗有效组(304例)和无效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梗阻发作次数、有无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T显示梗阻部位、扩张肠管最大外径、有无腹腔积液和保守治疗时间的差异。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保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保守治疗无效组的发热患者百分率(χ^(2)=35.734,P <0.01)、扩张肠管最大外径(Z=-3.435,P <0.01)、保守治疗时间(Z=-4.404,P <0.01)均大于保守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扩张肠管最大外径及保守治疗时间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扩张肠管最大外径、保守治疗时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74、0.722,与保守治疗无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1、0.000),诊断截断点分别为3.55 cm和6.5 d。结论发热、扩张肠管最大外径> 3.55 cm、保守治疗时间> 6.5 d是急性黏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情评估,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能使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获益。
- 刘珵侯启圣刘斯熊辉
- 关键词:保守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
- 动物致伤护理现况与展望
-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动物致伤护理现况,推动学科发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资料、动物致伤门(急)诊工作情况、动物致伤护理工作内容及疫苗注射四部分。编制电子问卷星,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从事动物致伤护理...
- 张建霞麦智德张梦杰刘珵刘斯
- 关键词:动物致伤护理疫苗注射
- 猴咬伤急诊处置
- 猴咬伤主要发生在与猴有接触的科学研究人员、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和参与野生动物旅游的游客等,目前我国尚无每年猴咬伤发生的确切统计。猴咬伤,尤其是野生猴咬伤除可造成伤口一般细菌感染、破伤风外,还可能将狂犬病毒、B病毒、猴泡沫病毒...
- 刘珵
- 关键词:急诊处置
- 文献传递
- 狂犬病暴露后伤口处置进展
-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全球每年狂犬病死亡例数约59 000例,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暴露后预防(PEP)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策...
- 刘珵
- 关键词:伤口冲洗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被引量:6
- 2023年
- 狂犬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 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为疫苗可预防疾病, 正确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人狂犬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临床研究取得诸多进展, 201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狂犬病疫苗工作组及特邀专家修订并发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本文对比《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解读新版规范的更新要点及支持依据, 以指导临床应用和实施。
- 刘斯刘珵陈庆军朱政纲吕新军王传林殷文武
-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
- 湿性愈合理论与伤口负压治疗技术在动物致伤中的应用
- 动物致伤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急诊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的创伤类型之一。相较其他创伤,动物致伤有其自身特点:一般伤情比较复杂,除造成组织损伤外,还可引起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毒、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
- 刘珵
- 关键词:湿性愈合
- 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专家共识被引量:3
- 2023年
- 伤口冲洗是创伤后开放性伤口处置的首要步骤,也是预防伤口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伤口冲洗通过去除伤口内的细胞碎片、致病微生物、异物以及伤口渗出物等,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冲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的压力、水流方向、冲洗液的种类、温度及用量。针对国内急诊临床工作中对于开放性伤口冲洗不规范的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后特殊感染与咬蛰伤学组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等相关领域专家,收集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从事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置的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的认识和处置水平。
-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后特殊感染与咬蛰伤学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王传林刘斯刘珵李明黄伟
- 关键词:伤口冲洗冲洗液
- 41例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腹盆部CT诊断的41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男女比例1∶1.28,平均年龄(51.56±18.62)岁,多因腹痛(95.1%)、发热(19.5%)就诊。58.5%有腹部压痛,39.0%有腹盆部手术史,9.8%有肿瘤病史。48.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46.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2.0%C-反应蛋白升高。CT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68.3%有典型的假包膜征,56.1%有脂肪环征。所有患者经抗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后症状缓解,经随访无复发。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腹痛等症状,可伴随炎症指标的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腹部手术或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相关,诊断主要依赖于腹盆部CT,抗菌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
- 刘斯侯启圣刘珵汪波熊辉
-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