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晋煤集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探讨正常人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分布规律。方法 43名健康体检人员,男24名,女19名,应用RT-3DE半自动内膜边界探测技术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rEF),并将各测值行节段间比较。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并非均匀一致,在基底段及中间段,以后间隔最低,相邻的前间隔和下壁次之,左室游离壁相对较高。但在心尖段则相反,以侧壁心尖段最低,间隔心尖段最高。沿左室长轴纵向分组比较,rEF测值从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逐渐递增趋势,各节段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沿左室短轴横向分组比较,下壁、后侧壁节段组测值最大,前壁、后间隔和前侧壁节段组次之,前间隔节段组最小。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简便、准确评价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正常左心室各节段局部射血分数测值存在一定差异。 药华 赵瑞峰 张晓林 王柳青 张青松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室功能 ^(18)F-FDG PET/CT多参数疗效评价指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多参数肿瘤葡萄糖代谢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平均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糖酵解总量(TLG)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早期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不能手术治疗的Ⅲ期和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5±18)岁。入选患者采用以铂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分别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两周期结束后行PET/CT扫描,对比化疗前后SUVmax、SUVmean、MTV及TLG的变化情况,化疗结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估法1. 1(RECIST1. 1)对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应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在预测NSCLC早期化疗疗效准确性中的价值。结果:化疗两周期结束后,有反应组中SUVmax、SUVmean、MTV及TLG的下降均较无反应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0. 002,0. 000,0. 002)。ROC曲线下SUVmax、SUVmean、MTV及TLG诊断早期化疗疗效面积分别为0. 694、0. 899、0. 912和0. 888,对应的界值分别为33. 3%、38. 9%、25. 4%和37. 6%。在所有参数中MTV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MTV在评估NSCLC早期化疗疗效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为90. 2%、84. 3%和91. 7%。结论:化疗前后SUV、MTV及TLG的改变可早期评估NSCLC患者化疗疗效,其中以MTV评估早期疗效更为灵敏,可为临床化疗药物合理选择提供最佳依据。 王娟 王正 赵瑞峰 姚永熠 范强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标准摄取值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表现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非洲多哥经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4例,分析其胸部X线表现特征。结果典型型肺结核9例(9/54,16.67%)、血源型5例(5/54,9.26%)、肺炎型17例(17/54,31.48%)、不典型型23例(23/54,42.59%);不同肺结核分型患者的病灶X线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1,P<0.001)。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表现多样,依据X线特征对其归纳分类,可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提供新思路。 司慧勇 赵瑞峰 李华兵 李海学 来卫忠 索巍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X线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筛查出疑诊早期肺癌患者38例,均进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其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剂量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加权指数(CTDIvo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检查(P <0. 01);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在大幅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相似的诊断效果,是早期肺癌筛查良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王峰 赵瑞峰 王正关键词:早期肺癌 螺旋CT 低剂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017年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方法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检出率也仅约40%。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价值。 司慧勇 胡娟 王霄英 赵瑞峰 王慧慧 李海学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值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超高场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6年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多发病,多数患者病情危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若通过影像学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T是目前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检查时间短,患者耐受,但由于CT缺乏对脑微出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只能提供有限的检查数据,不能准确评估出血程度,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李华兵 赵瑞峰 晋记龙 吕晋浩 苏伟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出血 磁共振 常见多发病 脑血管储备的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中国最新脑卒中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总体患病率为1596/10万人,且在新发的脑卒中患者中,69.6%为缺血性脑卒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高。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危险因素并预防对于我们至关重要。 郭豪斐 赵瑞峰关键词:脑血管 脑卒中患者 流行病学资料 缺血性脑卒中 3.0T与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对比3.0T与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及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分别对50例胃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5T和3.0T磁共振DWI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评价.结果1.5T磁共振DW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9.4%、81.4%、80.0%;3.0 T磁共振DWI分别为84.6%、79.7%、83.1%.3.0T磁共振DWI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略高于1.5T磁共振DWI(χ2=5.451,P=0.020),但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T磁共振DWI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低于病理诊断(χ2=7.410,P=0.007),3.0T磁共振DWI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120).1.5T磁共振DWI检测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36±0.203)×10-3 mm2/s、(1.476±0.215)×10-3 mm2/s(t=6.813,P〈0.001);3.0T磁共振DWI分别为(1.154±0.183)×10-3 mm2/s、(1.502±0.264)×10-3 mm2/s(t=5.991,P〈0.001).两种方法对淋巴结ADC值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3.0T磁共振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优于1.5T磁共振DWI,ADC值是评价胃癌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可靠影像学量化指标,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李华兵 赵瑞峰 晋记龙 吕晋浩 苏伟关键词: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MRI诊断含脂质肝脏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评估MRI诊断含脂质肝脏肿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4例含脂质肝脏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前或穿刺前诊断 ,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T1WI 3 2例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 ,T2WI 3 2例呈高信号、1例等信号、1例低信号。用脂肪抑制后 ,15例肝细胞癌 (HCC)、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1例肝腺瘤和 1个局灶结节性增生 (FNH)T1WI的高信号完全消失 ,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局灶癌变和 1例HAML出血囊变T1WI高信号大部分消失 ,6例肝腺瘤和 1个FNH病灶T1WI高信号无变化。 2 6例血供丰富 ,4例血供不丰富。 14例HCC、2例腺瘤、7例HAML和 1例FNH诊断正确 ,2例HAML诊断为良性肿瘤。结论 :MRI能显示含脂质肝脏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 叶慧义 赵瑞峰 李永才 梁燕 于国 高元桂关键词:MRI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高场强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分析高场强磁共振(MRI)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实验组(26例,应用MRI诊断方法)和对照组(26例,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表现。结果:实验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查表现:①骨质连续性中断;②移位骨折与局部骨质缺损。实验组检查表现:①T1WI序列像表现为略低信号或者片状不均匀低信号;②PDWI序列像表现为略高信号;③T2WI脂肪抑制序列像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高场强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较高。 张朝阳 赵瑞峰 李华兵 晋记龙 郝薇关键词:高场强 磁共振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