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锋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晚期急性嵌顿痔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嵌顿痔保守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手法复位等方法治疗妊娠晚期嵌顿痔6例,观察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妊娠晚期,及时解除痛苦,恢复正常排便功能。结论:妊娠晚期急性嵌顿痔可进行手法复位等保守治疗。
- 汪雄熊卫锋张云庆刘春安
- 关键词:妊娠晚期嵌顿痔手法复位哌替啶
- 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确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熊卫锋
- 关键词:阑尾炎疗效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造影应用于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2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检查,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8.08%,增强CT检查准确率为96.1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测脓肿最大直径为(7.1±0.8)cm,增强CT检测脓肿最大直径为(7.6±1.7)cm,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P<0.05)。结论: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CT在诊断细菌性脓肿方面临床价值相似,但是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操作实用性以及便利性优于增强CT,且超声检查在实时引导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上,更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黄庆熊卫锋金志勇庄建基刘秀娟王蕾
- 关键词:超声超声造影肝脓肿
- 婴幼儿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术的72例婴幼儿腹股沟疝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熊卫锋汪雄张云庆
- 关键词:婴幼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 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 2025年
- 目的 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白细胞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3例行开放手术治疗,5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患者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有4例,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有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有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有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有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有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有5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回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21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的患者6例,其中艾滋病1例,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口服环孢素治疗;肾功能衰竭1例,长期透析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未予治疗;脑梗死1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治疗;慢性结肠炎1例,间断给予益生菌制剂及止泻药物治疗。经过检验发现肝功能异常4例;免疫功能紊乱1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菌血症1例;入院前有药物治疗史2例,1例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另1例外院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既往有阑尾炎发作史4例。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减少可能与重症感染、基础疾病、药物等有关,治疗前应充分询问既往病史及治疗史,结合腹部体征,及时诊断及治疗。
- 汪雄熊卫锋刘春安
-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急性阑尾炎重症感染
- 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行腹腔镜疝囊高位截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横切口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疝囊高位截扎术相比,横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更小、手术费用更少,且不增加患儿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
- 熊卫锋龙朝辉
-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
- 手术治疗残胃大出血36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残胃大出血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因残胃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残胃出血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毕Ⅱ式术后残胃出血发生率(24例,66.7%)明显高于行毕I式者(12例,33.3%)。出血原因为吻合口破裂出血3例,残胃一吻合口炎并糜烂5例,血管畸形10例,吻合口溃疡6例和残胃炎7例,残胃癌出血5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内镜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并成功止血。手术方式有:全胃切除16例;胃空肠吻合口缝扎止血12例,粘膜缝扎止血并胃周血管离断3例,胃部分切除6例。死亡3例,死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为主。结论手术是治疗残胃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 刘勇帆刘苏华熊卫锋
- 关键词:残胃出血手术治疗
- Omega-3 PUFA抑制大肠癌细胞株转移差异基因表达的筛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UFA)与大肠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文研究Omega-3 PUFA抑制大肠癌转移的差异基因并通过实时PCR验证。方法采用MTT法检测Omega-3 PUFA对大肠癌细胞株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浓度及时间,采用Illumina公司开发的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差异基因,运用Real-time PCR验证候选差异基因。结果Omega-3 PUFA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作用,以30μg/ml及48 h时段最明显,OD值为0.42,抑制率为53.78%;Omega-3 PUFA抑制SW480细胞的活力作用,以30μg/ml及48 h时段最明显,OD值为0.29,抑制率为71.01%。从实验组和对照组2株大肠癌细胞中交集出61个共同差异基因,结合文献,与转移有关基因只有COL11A2(下调基因),下调倍数为4~5倍。Real-time PCR验证候选差异基因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Omega-3 PUFA抑制大肠癌的转移,与COL11A2基因有关联。
- 刘春安汪雄龙朝辉熊卫锋张云庆裴靖罗婷毛丽君
- 关键词:实时PCR大肠癌差异基因
- 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胆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50例。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
- 熊卫锋龙朝辉
-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