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电教
  • 2篇医学教育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子宫
  • 2篇教育
  • 2篇宫内
  • 2篇宫内感染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2篇传染病学
  • 1篇电化教学
  • 1篇血标本
  • 1篇血流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李健强
  • 8篇朱科伦
  • 8篇马佩球
  • 4篇程业伟
  • 4篇张朝琴
  • 4篇叶新民
  • 3篇熊素君
  • 3篇林煜文
  • 2篇张为民
  • 1篇谢丽娥
  • 1篇杨华礼
  • 1篇赖建红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传染病临床见习中开展实验课的尝试
1994年
传染病临床见习中开展实验课的尝试广州医学院附一院程业伟,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张朝琴指导:马佩球朱科伦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最古老的医学之一。其特点是每一个传染病必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环节[1]。由于有独立的传染源...
程业伟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张朝琴
关键词:传染病医学教育
从血流动力学探讨活血化瘀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被引量:4
1995年
通过对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内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发现肝内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病变贯穿其发病过程。血流动力学病变严重的病例预后较差。故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应重视活血化瘀和使用促进微循环开放的中药。为了使肝内微循环灌流量增加还应考虑使用能增加心脏排出量的中药。
朱科伦马佩球赖建红李健强谢丽娥邓玉玲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肝炎肝硬变活血祛瘀
应用电教优化传染病学教学的探索
1999年
我们在80年代初开始的电化教学基础上,进行了历时八年的医学电化教学优化传染病学教学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化教学能针对传染病学教学中临床病例的供需矛盾作有效的补偿;电教的形象化对宏观和微观限制的突破,以至电教的艺术感受都提高了学生学习传染病学的效果。
朱科伦马佩球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
关键词:电化教学传染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460例HBSAg(+)的孕妇,按其脐血HBV-DNA分为HBV-DNA(+)组84例,HBV-DNA(-)组376例。以15个项目为暴露因子。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计算比数比。结果提示孕妇HBeAg(+)和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HBV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AFP量,第一产程时间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也可能是有关因素。
朱科伦马佩球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范玉娴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高危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被引量:33
1995年
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方法对5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s)(+)孕妇的16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相对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孕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乙型肝炎病毒(H8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甲胎蛋白(AFP)水平,第一产程时间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也可能是有关因素。
朱科伦马佩球范玉娴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子宫感染胎儿孕妇
广州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研究
马佩球朱科伦李健强黄源华朱立新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研究是1984年广州市科委“六.五”科研攻关项目。该项研究工作,在国内开展较早,研究中所采用的广州市中心血站制备的HBIG及国产乙型肝炎疫苗都具有安全性,未发现副作用,保护率高。各种免疫方案对HBsA...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免疫方案
应用电教优化传染病学教学的探索性研究
2000年
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实施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电化教学优化传染病学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
朱科伦马佩球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
关键词:医学教育电教传染病学
广东地区特殊人群545例中抗-HCV的调查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以ELISA法首次检测广东地区几大特殊人群545例(献血员、吸毒者、妓女和血透析者)血清中抗-HCV,并同时检测HBV的携带情况及伴随感染,对这些特殊人群传播丙型肝炎的意义有了一定了解。
程业伟马佩球朱科伦杨华礼李健强叶新民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乙型肝炎血标本Anti-HBc-IgM检测的必要性
1992年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一直都是传染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如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一般俗称二对半)虽然已为广大医疗卫生机构所熟悉,但对它们的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237份血清Anti-HBc-IgM和Anti-HBc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
李健强张朝琴邓玉玲叶新民马佩球朱科伦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抗HBC-IG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