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痛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WILLIS...
  • 1篇动脉系统
  • 1篇心电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造影
  • 1篇心血管造影术
  • 1篇胸部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术
  • 1篇增强MRA
  • 1篇增强磁共振
  • 1篇增强磁共振血...
  • 1篇诊断准确率
  • 1篇乳头
  • 1篇乳头体

机构

  • 5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5篇王云玲
  • 4篇罗琳
  • 1篇闫旭升
  • 1篇邱立军
  • 1篇陈强
  • 1篇闫国珍
  • 1篇原小军

传媒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颅底动脉环的影像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颅底动脉环是调节颅内平衡血流的重要结构,它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因为1664年Thomas willis对颅底动脉环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和功能研究,因此颅底动脉环又被称为willis环。willis环是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
王云玲罗琳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灰结节前交通动脉乳头体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
CTA胸部三联检查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分析CTA胸部三联检查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了急性胸痛患者的基本资料,应用三联 CTA、主动脉造影、冠脉 CT、肺动脉 CT等4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结果 在急性胸痛、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造影中,三联 CTA的符合率分别为80 0%、77 5%、70 5%。三联 CT检查的平均费用为5600元,平均住院天数为4.5天,平均确诊时间为1.5小时,表现优于其他方式。三联CTA造影相关的轻度不良反应率为4.5%,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中,三联CTA表现出高的准确率,较小的不良反应,较短的住院天数和较快的确诊时间,应在临床中得到优先考虑和推广使用。
王云玲
关键词:急诊胸痛诊断准确率
心电脉冲技术用于胸痛三联征-CT血管造影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心电脉冲技术用于胸痛三联征(TRO)-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6例因急性胸痛接受TRO-CTA检查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及心率分为A1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A2组(后门控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B1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和B2组(心电脉冲技术扫描,心率≥70次/分),每组24例。比较A1与B1组、A2与B2组间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结果的差异,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A1组与B1组间、A2组与B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1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信噪比(SNR),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1组(P均<0.05),而冠状动脉主要分支SNR与A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2组与B2组间比较结果同上。B1组ED[(4.67±0.45)mSv]显著低于A1组[(13.64±1.60)mSv,P<0.05],B2组ED[(5.17±0.49)mSv]显著低于A2组[(13.24±2.12)mSv,P<0.05]。结论心电脉冲技术用于TRO-CTA检查可提高图像分辨率,显著降低ED。
穆紫薇王云玲原小军陈强邱立军靳喜喜罗琳
关键词:胸痛心血管造影术
WILLIS环的增强MRA形态与解剖标本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增强MRA对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形态分析,并与解剖标本对比,探讨增强MRA(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s)在Willis环显示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头颅核磁增强MRA病例72例为实验组,将MRA图像上的willis环进行分型,同时观察后交通动脉的显示情况;收集解剖标本41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分型。比较两组中分型差别及后交通动脉的显示差别。结果:对照组中Ⅰ型的所占的比例是75.6%(31/41),高于实验组26.4%(19/72)(P<0.05);对照组中Ⅱ型所占的比例为17.1%(7/41),低于实验组62.5%(45/72)(P<0.05);对照组双侧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80.5%(33/41),高于实验组27.8%(20/72)(P<0.05)。以解剖标本的结果为标准,willis环的Ⅰ型比例最大,而增强MRA病例组中,willis环的Ⅱ型比例最大。结论:增强MRA可以良好显示willis环的形态,但在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上存在局限性;willis环的形态变异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云玲罗琳闫国珍闫旭升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ATFTFPI
3种成像方法中Willis环的形态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对颅底Willis环的显示情况。方法收集该院432例患者头颅血管检查(CTA、MRA和CE-MRA)的颅底Willis环图像,进行Willis环分型。分析3种成像方法各Willis环分型的构成比,比较3种成像方法对前、后交通动脉的检出率。测量并比较CTA及CE-MRA组后交通动脉管径。结果CTA、MRA和CE-MRA组均以前循环完整而后循环不完整病例最为常见,MRA组前交通动脉的检出率高于CTA组(P<0.05),与CE-MRA组无明显差异(P>0.05);CE-MRA组单支后交通动脉的检出率高于CTA组与MRA组(P<0.05);CE-MRA组与CTA组后交通动脉平均管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A、MRA和CE-MRA均能良好地显示颅底Willis环绝大部分血管,且CE-MRA较CTA和MRA对颅脑Willis环显影更具优势。
王云玲罗琳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WILLIS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