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伯杰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畸
  • 2篇疗效
  • 2篇复发
  • 2篇复发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6
  • 1篇正畸疼痛
  • 1篇正畸学
  • 1篇正畸治疗
  • 1篇直丝弓
  • 1篇直丝弓矫治
  • 1篇直丝弓矫治技...
  • 1篇上颌
  • 1篇上颌前牙
  • 1篇上颌前牙埋伏...
  • 1篇疼痛
  • 1篇托槽
  • 1篇前牙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机构

  • 5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5篇林伯杰
  • 3篇李洪
  • 1篇宁学玲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可靠,能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伯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贝复新治疗RAU的疗效及对血清IL-6、CD4^+及CD8^+T细胞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贝复新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西瓜霜治疗组(对照组)和贝复新治疗组(观察组),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含量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升高,其中观察组的CD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CD8^+含量与对照组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溃疡疼痛缓解时间(2.75±0.66)d及溃疡愈合时间(3.30±0.8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总预后率(93.33%)优于对照组(81.67%)。结论:贝复新治疗RAU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相关性。
林伯杰李洪宁学玲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
DamonQ自锁托槽在降低正畸疼痛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DamonQ自锁托槽在降低正畸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36例正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予以MBT托槽矫治器治疗,研究组18例予以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初始正畸疼痛发生情况以及2h、6h、12h、24h、2d、3d、4d、5d、6d、7d时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初始正畸疼痛发生率(88.89%)与对照组(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h、6h、12h、24h、2d时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d、4d、5d、6d、7d时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相较于MBT托槽矫治器在正畸患者中应用,可显著减轻患者初始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洪林伯杰梁晶
关键词:正畸疼痛
直丝弓矫治技术在下颌歪斜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下颌歪斜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42例下颌歪斜患者的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分别于矫治前后测量22例替牙期患者和20例恒牙列期患者的髁突高度、前后径、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内、外突点距离,下颌角点距离,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前、后斜面长度和髁突前、后斜面倾斜角。结果治疗前,替牙期患者偏斜侧的髁突前斜面长度[(6.75±1.01)mm]和倾斜角[(54.20±4.17)°]均小于对侧[(7.03±0.96)mm和(55.23±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偏斜侧和对侧的各项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侧治疗后的髁突前斜面长度[(6.92±1.06)mm]和倾斜角[(55.08±2.20)°]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恒牙列期患者偏斜侧的髁突高度[(20.25±1.02)mm]、髁突内外径[(18.30±2.16)mm]和下颌支高度[(56.16±2.78)mm]均小于对侧[(22.21±2.23)mm、(19.94±1.75)mm和(58.85±3.37)mm],髁突后斜面长度[(8.41±0.79)mm]和倾斜角[(49.46±2.15)°]均大于对侧[(7.10±1.01)mm和(47.15±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偏斜侧和对侧的各项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歪斜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操作便捷,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外形,疗效显著,对于替牙期和恒牙列期患者均适用。
李洪林伯杰梁晶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12例的固定正畸治疗
2012年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12例埋伏阻生牙采用助萌法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12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经减数助萌治疗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林伯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