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巍伟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尘肺
  • 2篇CT值
  • 2篇DR
  • 1篇对比剂
  • 1篇胸部DR
  • 1篇胸片
  • 1篇血管
  • 1篇眼晶状体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报告
  • 1篇中毒
  • 1篇摄影体位
  • 1篇神经核
  • 1篇神经核团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检查
  • 1篇数字化X线摄...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9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作者

  • 9篇李巍伟
  • 1篇连涛
  • 1篇翟继良
  • 1篇蒋兆强
  • 1篇陈钧强
  • 1篇王欣
  • 1篇张淑娟
  • 1篇张婷婷
  • 1篇张宜强
  • 1篇李辉
  • 1篇乔洪涛

传媒

  • 2篇影像技术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平均密度投影(AIP)在尘肺大阴影评价方面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测量高千伏X线胸片、DR胸片、CT冠状面平均密度投影(AIP)以及冠状面薄层多平面重建(MPR)上尘肺大阴影,探讨CT平均密度投影(AIP)在尘肺大阴影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尘肺大阴影病例,对其高千伏X线胸片、DR胸片、冠状面CT平均密度投影(AIP)、冠状面薄层多平面重建(MPR)大阴影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在大阴影评价方面,高千伏X线胸片、DR胸片和CT冠状面AIP图像三种方法无显著差异,薄层MPR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T冠状面AIP可作尘肺大阴影评价方法,薄层MPR在大阴影评价方面不具有可靠性,AIP在评价尘肺大阴影的大小、形态方面优于MPR。
李巍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两种小儿胸部DR摄影体位在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方面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小儿俯卧后前位与仰卧前后位两种胸部DR摄影体位在小儿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使用热释光探测器(TLD)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小儿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在小儿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均值,评价两种胸部摄影体位在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方面有差异。结果:俯卧后前位实验组眼晶状体平均辐射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仰卧前后位与俯卧后前位两种胸部摄影体位在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俯卧后前位胸部摄影能显著降低小儿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
李巍伟
关键词:眼晶状体摄影体位
尘肺合并曲菌病引发的思考1例
2012年
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煤矿工人,职业史明确,2006年当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煤1期尘肺。无结核病史,影像报告结论是:尘肺[1]。该患者咳嗽气喘3年,加重6个月,有盗汗消瘦无低热,当地矿医院以尘肺,结核并感染收治,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明显改善,2011年3月入我院,入院查体:T36.7℃,P102次/分。
李巍伟
关键词:尘肺曲菌病病历资料煤矿工人影像报告咳嗽气喘
尘肺数字化X线摄影胸片质量控制中星卡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利用1。星卡图像细节变化,探讨星卡应用在尘肺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在胸片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方法用不同类型滤线栅的DR设备进行星卡摄影,确保正交于滤线栅栅条方向星卡图像质量稳定,对符合尘肺DR标准的图像进行边缘增强处理,分析肺组织图像变化与星卡模糊带的变化的关系。采用3名医师盲法阅片的方式,比较使用星卡图辅助判断和直接胸片判断在评估是否使用边缘增强功能的准确率。结果DR胸片在应用边缘增强处理时,星卡模糊带与肺组织图像细节变化保持一致,边缘增强越强化图像细节越锐化模糊带越靠近星卡中心,边缘增强越弱化图像细节越平滑模糊带越远离星卡中心。使用星卡图辅助判断有助于提高判断是否使用边缘增强功能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卡图对判断胸片是否使用了边缘增强功能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卫生监督对机构进行质量监督或者放射科自身质控。
李巍伟乔洪涛李辉蒋兆强陈钧强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尘肺
星卡在评价DR滤线栅方面的相关研究
2018年
目的:用不同类型滤线栅配置DR对1°星卡摄影,分析图像细节变化,探讨星卡图像标称滤线栅的作用。方法:用配置不同类型滤线栅的DR设备进行星卡摄影,对比星卡图像特征和细节变化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星卡DR图像,只有平行于固定滤线栅栅条方向的星卡图像产生了条纹畸变,固定滤线栅与栅条正交方向以及活动滤线栅未发生条纹畸变现象且图像细节与无栅星卡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星卡与不同滤线栅组合摄影,在栅条正交方向以及活动滤线栅栅条平行方向星卡图像细节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固定滤线栅栅条平行方向则发生X射线干涉形成畸变条纹,可以利用此现象判断滤线栅类型,同时为星卡用于DR图像质量研究提供了思路。
李巍伟
关键词:滤线栅DR干涉条纹
高仟伏X线胸片与DR胸片在煤工尘肺阴影评价和诊断分期的对比被引量:11
2018年
选取109例煤工尘肺患者影像资料,依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对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的阴影形态和诊断分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胸片在尘肺诊断分期和阴影形态评价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80)。
李巍伟
关键词:煤工尘肺DR
T1mapping技术在锰中毒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使用磁共振成像(MRI)T1mapping技术对慢性锰中毒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地体进行定量分析,寻求该技术在锰中毒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慢性锰中毒患者和36例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颅脑MRI检查,采用BrainQuant序列生成T1mapping图像,测量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和胼胝体一定范围感兴趣区(ROI)T1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锰中毒组患者双侧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ROI区T1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锰中毒组患者胼胝体ROI区T1值与对照组大致相当(P>0.05)。结论T1mapping技术可用于慢性锰中毒患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巍伟王欣张婷婷张宜强张淑娟
关键词:锰中毒磁共振成像神经核团
柱状金属模体CT伪影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直径柱状金属模体扫描并与空扫图像对比,研究金属模体伪影对周围像素CT值影响。方法相同条件扫描不同直径柱状金属模体,并与空扫图像作对照,确定研究像素的范围,以单一像素测量单位,测量两种模体图像对应研究区域的像素CT值并与空扫形成像素CT值数据做对照,研究分析CT值变化特点。结果通过不同直径金属模体扫描并与空扫对比,柱状金属模体对周围像素的CT值均产生确切影响,导致周围像素CT值较空扫均不同程度增加,不同直径模体间对像素CT值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射束硬化在柱状金属周缘形成环状伪影,其像素CT值显著区别于邻近像素CT值的变化。结论金属模体对其周围像素CT值影响与模体直径正相关,与像素和模体距离负相关,射束硬化现象使金属模体周缘像素CT值远低于邻近像素。
李巍伟连涛翟继良
关键词:金属伪影CT值
模拟血管强化对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周围组织CT值影响的研究
2018年
目的 :模拟大血管强化通过对石蜡模体内含有不同浓度对比剂的注射器扫描,研究对比剂对周围组织像素的CT值影响。方法:配置11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溶液与生理盐水做对照,用相同条件扫描含有测试液的注射器的石蜡模体,以像素为单位测量研究区域CT值并做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对比剂对不同区域像素CT值产生影响,射束硬化效应使大血管周围小范围区域像素CT值随管内对比剂浓度增高而减小,容积效应使大血管周围射束硬化效应以外区域CT值随管内对比剂浓度增高而增大。结论:对比剂容积效应导致的周围组织CT值增加,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4),射束硬化效应导致的管周组织像素CT值减小,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04)。
李巍伟
关键词: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