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逊亮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2篇单孔
  • 2篇多孔
  • 2篇胸腔镜肺叶切...
  • 2篇手术
  • 2篇气胸
  • 2篇腔镜手术
  • 2篇人工气胸
  • 2篇肺叶
  • 2篇肺叶切除

机构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8篇尹逊亮
  • 5篇周勇安
  • 4篇赵正维
  • 3篇王海强
  • 2篇李小飞
  • 1篇初春芹
  • 1篇王世端
  • 1篇张天翼
  • 1篇冯征
  • 1篇张志培
  • 1篇沈毅
  • 1篇王艳
  • 1篇王培
  • 1篇薛沙
  • 1篇王栋
  • 1篇赵宁

传媒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孔、三孔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质量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纯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进而评价单孔法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
尹逊亮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单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NSCLC患者血清中HSP90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100例为肺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差异;比较不同肿瘤分期(TNM分期)患者的血清HSP90α水平差异;探讨不同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培养NSCLC A549细胞,检测其分泌至胞外的HSP90α蛋白;使用HSP90α抑制剂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肺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清HSP90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血清HSP90α水平呈正相关(r=0.95,P<0.05)。体外细胞实验证实A549细胞能分泌HSP90α至细胞外,使用HSP90α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HSP90α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并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血清HSP90α由肺癌细胞分泌入血,检测其水平对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赵正维王海强尹逊亮李小飞周勇安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现状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分期可分为无创性影像学分期和有创性外科学分期。无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术前分期效能较差。其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T)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图像已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作为最准确的无创分期检查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有创性分期技术对纵隔淋巴结分期安全有效。其中纵隔镜术目前作为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内镜针吸活检术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亦在临床有效应用。ⅢA期肺癌诱导治疗后的纵隔淋巴结再分期较为困难,首选有创性分期方法。
万人安尹逊亮魏煜程
关键词:肺癌纵隔淋巴结
单肺通气联合人工气胸对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Pa-ET CO_2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食管癌腔镜手术时单肺通气联合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 CO2)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行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先行双肺机械通气,取左侧卧位后改为左侧单肺通气。手术开始同时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胸,胸内食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结束后停止人工气胸恢复双肺通气。分别于插管后双肺通气即刻(T0),单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联合人工气胸后30 min(T2)、60 min(T3)以及停止人工气胸恢复双肺通气后15 min(T4),采集桡动脉、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Pa-ET CO2、Pa-ET CO2/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肺内分流率(QS/QT),并记录同一时点的PETCO2、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与T0比较,患者T1时点PETCO2、Pa CO2、Pa-ET CO2、Pa-ET CO2/Pa CO2、Ppeak、QS/QT升高,氧合指数、Cdyn降低(P均<0.05),T2、T3时点这种趋势更为明显(P均<0.05),T4时点上述指标与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肺通气联合二氧化碳人工气胸后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Pa-ET CO2显著增加。
薛沙王世端王培初春芹尹逊亮魏煜程
关键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人工气胸
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 分析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进而评价单孔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就诊的32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单孔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54~62(59.3±10.3)岁;多孔组(两孔、三孔)256例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获得与单孔组相同的例数,即多孔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50~66(61.5±9.4)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胸。单孔组、多孔组在术中出血量[(136.3±22.7)ml vs.(142.2±20.3)ml]、术中中转率(4.4%vs.7.4%)、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9.9±3.5 vs.20.0±3.0)、站数(7.9±2.3 vs.8.3±2.1)、术后胸腔引流量[(761.4±182.3)ml vs.(736.9±176.4)ml]、胸腔引流时间[(5.2±1.5)d vs.(5.8±1.8)d]、术后住院时间[(5.5±2.0)d vs.(5.0±2.5)d]及并发症(2.9%vs.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38.2±20.3)min vs.(126.4±22.4)min]、患者满意评分[8.8±1.4 vs.7.3±2.3]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变化(P=0.03)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胸腔镜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并不劣于多孔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尹逊亮周勇安赵宁王栋沈毅魏煜程
关键词:单孔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双侧人工气胸在剑突肋缘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持续吹入双侧人工气胸在剑突肋缘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 例拟行剑突肋缘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功能不全病史,不能...
郭一泽周勇安赵正维尹逊亮冯征程少毅张天翼马俊王艳王海强
α7nAChR激动剂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α7n ACh R激动剂对同种异体大鼠左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三袖套法技术复制同种异体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处理的I/R组(B组)和α7n ACh R激动剂处理组(C组)。受体移植肺再灌注4 h后阻断右肺门5 min,测量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测量移植肺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率(W/D);采用ELISA法测移植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Pa O_2下降、Pa CO_2升高,肺组织W/D值升高,TNF-α及IL-6含量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C组Pa O_2上升、肺组织W/D下降,TNF-α及IL-6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 CO_2测定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7n ACh R激动剂对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移植肺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赵正维王海强尹逊亮张志培李小飞周勇安
关键词:肺移植缺血再灌注
超声刀在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评价超声刀在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行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术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刀手术组162例,其中男95例、女67例,年龄22~72(46.2±18.7)岁,Ligasure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1~68(47.7±12.9)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率、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情况、患者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无死亡、中转开胸病例,两组手术时间[(58.6±34.8)min vs.(72.8±32.6)min,P=0.01]、术中出血量[(36.2±18.7)ml vs.(41.9±12.9)ml,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4.2±2.6)d vs.(4.5±1.9)d,P=0.36]、患者满意评分(8.6±1.2 vs.8.4±1.7,P=0.34)、术后第1 d疼痛评分(8.3±0.9 vs.8.5±0.6,P=0.13)、第3 d疼痛评分(6.4±1.5 vs.6.9±1.1,P=0.19)、第30 d疼痛评分(1.3±0.7 vs.1.4±0.9,P=0.40)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6%vs.9.1%,P=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刀在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微创切除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所有组织的分离、血管的凝断只靠超声刀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掌握超声刀的使用技巧,发挥超声刀的功能非常重要。
赵正维尹逊亮周勇安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超声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