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珊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库蚊
  • 4篇伊蚊
  • 4篇蚊密度
  • 4篇白纹伊蚊
  • 3篇致倦库蚊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3篇积分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蝇密度
  • 2篇三带喙库蚊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生境
  • 2篇孳生
  • 2篇孳生地
  • 1篇淡色库蚊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机构

  • 16篇长沙市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6篇肖珊
  • 13篇彭莱
  • 9篇龙建勋
  • 8篇陈建勇
  • 3篇何俊
  • 2篇黄谊
  • 2篇徐明忠
  • 1篇张兆强
  • 1篇龙浩宇
  • 1篇段丽琼
  • 1篇黄志雄
  • 1篇姚松银
  • 1篇陈立章
  • 1篇孟凤霞
  • 1篇王纯玉
  • 1篇陈菁

传媒

  • 6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沙市2020—2021年白纹伊蚊和家蝇抗药性监测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了解2020—2021年长沙市白纹伊蚊和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白纹伊蚊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其抗药性,家蝇采用点滴法测定其抗药性。结果 2020—2021年长沙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残杀威、双硫磷、吡丙醚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37、4.55和47.02;白纹伊蚊成虫对0.03%溴氰菊酯、0.40%氯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对0.50%马拉硫磷、0.20%杀螟硫磷表现为可能抗性,对0.05%残杀威、0.20%噁虫威、2.00%毒死蜱均敏感。2020—2021年长沙市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25.02、69.34,对敌敌畏敏感。结论 长沙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吡丙醚处于高抗性水平,成虫对0.03%溴氰菊酯、0.40%氯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应减少这几种药物对白纹伊蚊的杀灭使用;长沙市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处于高抗性水平,应减少这2种药物对于家蝇的杀灭使用。
林斌彭莱肖珊朱彩英陈建勇龙建勋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成蚊家蝇抗药性
2022-2023年长沙市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2022-2023年长沙市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况,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幼虫:采用浸渍法,其中对吡丙醚抗药性试验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抗药性测定方法.成蚊:采用接触筒法.结果2022年长沙市白纹伊蚊成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表现为抗药性,24 h死亡率分别为79.63%、76.64%;对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为可能抗药性,24 h死亡率分别为88.24%、91.96%;对杀螟硫磷、残杀威表现为敏感,24 h死亡率分别为98.26%及98.45%.白纹伊蚊幼蚊对吡丙醚表现为高抗,对双硫磷及残杀威表现为低抗,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1.89、7.69和9.12.2023年长沙市致倦库蚊成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及马拉硫磷表现为抗药性,死亡率分别为0.00%、0.97%、0.93%、21.30%.对残杀威为可能抗药性,死亡率为96.32%.致倦库蚊幼蚊对溴氰菊酯表现为高抗,抗药性倍数为54.62,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中抗,抗药性倍数为17.63,对敌敌畏表现为低抗,抗药性倍数为9.32.结论长沙市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蚊虫防治中应根据抗药性情况制定科学的用药策略.
肖珊朱彩英林斌陈建勇徐明忠
关键词:白纹伊蚊致倦库蚊抗药性
湖南省疾控机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能力及现况调查
2024年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各级疾控机构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能力及工作现状,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全省疾控机构病媒科室设置、人员情况、工作经费、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能力与开展情况、实验室设施设备、宣传及科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全省各级疾控机构137家,设相对独立病媒监测部门的有20家,占14.60%,75家疾控机构无专人负责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占54.74%,配备经费机构数占调查机构数的23.36%。全省从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人员共342人,市级、县(区)级平均配置病媒专业人员分别为5.07、2.18人,男女性别比为1.51∶1,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占60.23%;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类为主,占44.44%;职称构成以中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83.92%;人员类别以兼职及固定为主,分别占78.36%及75.73%;生态学监测工作年限以<3年为主,占63.96%。有生态学监测工作开展能力的疾控机构占59.85%。51家疾控机构配备各类病媒生物实验室,占37.23%。2023年,50家疾控机构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占36.50%。全省近5年开展科研项目2项。结论 湖南省疾控机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能力现状有待提升,应持续加强病媒生物控制能力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科研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黄谊肖珊黄志雄段丽琼姚松银龙浩宇张兆强
关键词:疾控机构病媒生物
长沙市2017—2023年骚扰阿蚊监测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掌握长沙市2017—2023年骚扰阿蚊成蚊密度及分布的规律,为骚扰阿蚊的综合防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17—2023年4—11月,采用诱蚊灯法在居民区、公园、医院、民房及猪圈捕获骚扰阿蚊成蚊,分析其种群密度、消长趋势及生境分布。采取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及不同生境的蚊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沙市2017—2023年骚扰阿蚊雌蚊平均蚊密度为3.33只/(灯·夜),不同年份间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768,P=0.708);全年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分布,6月及7月为密度大高峰,分别为6.43、6.61只/(灯·夜),10月为密度小高峰,为3.43只/(灯·夜),不同月份间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704,P=0.359);不同生境间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6.089,P<0.001),猪圈密度最高,为13.13只/(灯·夜),其次为民房,为3.36只/(灯·夜)。结论长沙市骚扰阿蚊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密度高峰主要集中在6—7月。应根据监测结果开展针对性的骚扰阿蚊防控,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整治,控制骚扰阿蚊的孳生。
林斌肖珊彭莱朱彩英陈建勇
关键词:骚扰阿蚊蚊密度
湖南省长沙市内五区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
2024年
目的检测长沙市内五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的基因型及分布特点,了解其击倒抗性情况,为白纹伊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6—7月在长沙市内五区采集白纹伊蚊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用75%乙醇溶液浸泡,并于-20℃冻存备用。对白纹伊蚊单只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VGSC基因目的片段,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确定VGSC基因V1016、I1532和F1534单位点突变及多位点组合突变情况。结果共采集白纹伊蚊成蚊样本184份(只),3个位点均测序成功的样本共计180份(只)。检测发现VGSC基因V1016与F1534位点存在突变。V1016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GTA/V(占比74.72%)和突变型GGA/G(25.28%);有3种基因型,分别是野生型纯合子V/V(58.33%)、野生/突变型杂合子V/G(32.78%)和突变型纯合子G/G(8.89%)。I1532位点未发现突变个体,只检测到1种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即野生型ACC/I(100%)和野生型纯合子I/I(100%)。F1534位点检测到3种等位基因,为野生型TTC/F(23.62%)、突变型TCC/S(39.44%)和TGC/C(36.94%);有6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F/F(6.67%)、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21.67%)和F/C(12.22%),突变型纯合子S/S(14.44%)和C/C(16.67%),突变型杂合子S/C(28.33%)。结论长沙市中心城区白纹伊蚊VGSC基因V1016和F1534位点突变率高且突变基因型丰富多样,从分子层面说明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提示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并加强抗药性监测,从而延缓抗药性发展。
朱彩英赵春春王纯玉陈建勇肖珊王文强孟凤霞
关键词: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基于R语言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在长沙市三带喙库蚊密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构建长沙市三带喙库蚊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并进行预测。方法应用R语言3.3.2将2007年1月~2015年6月的三带喙库蚊密度数据构建ARIMA模型,比较2015年7~12月预测值与真实值,对2016年三带喙库蚊密度进行预测。结果三带喙库蚊密度监测数据构建ARIMA(1,1,1)×(1,1,0)12模型,赤池信息准则(AIC)值为487.98,经检验残差为白噪声(P>0.05),模型有效。2015年7~12月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均方根误差(RMSE)=3.021,平均绝对误差(MAE)=2.132,模型外推良好。结论ARIMA模型在三带喙库蚊密度短期预测方面有一定可行性。
肖珊肖珊陈立章龙建勋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
长沙市2006-2015年鼠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掌握长沙市鼠类分布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鼠类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5年随机选取长沙市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3种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采用夹夜法,全年每月监测1次,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2016-2017年鼠密度。结果共捕获鼠类676只,平均密度为1.06%,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0.15%(339/676);不同生境鼠密度依次为特殊行业>农村>居民区;10年的月平均鼠密度高峰在3月,次高峰在6月;鼠密度随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结论基本掌握了长沙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应根据不同生境及季节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鼠类防制方案,并坚持长期监测。
彭莱何俊肖珊龙建勋
关键词:鼠密度
长沙市2006-2015年蝇类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掌握长沙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5年在辖区内随机选择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4种生境进行监测。采用笼诱法,每年的4-12月每月监测1次,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捕获蝇类6 969只,平均密度为5.16只/笼,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26.24%(1 829/6 969);不同生境蝇密度依次为绿化带>居民区>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10年间月平均蝇密度高峰期在6月。结论基本掌握了长沙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应根据不同生境及季节消长规律,合理制定蝇类防制方案,并坚持长期监测。
彭莱何俊肖珊龙建勋
关键词:蝇密度种群构成
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在长沙市蝇密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构建长沙市蝇密度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并对2023年1-12月蝇密度进行预测。方法应用R 4.3.0软件对2005年1月-2022年6月的蝇密度数据构建ARIMA模型,将2022年7-12月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进行模型预测效果评价,进而对2023年1-12月蝇密度进行预测。结果采用ARIMA模型对2005年1月-2022年6月蝇密度监测数据构建,选取最佳模型为ARIMA(1,0,0)(0,1,1)_(12),其赤池信息准则(AIC)值及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均最低,分别为986.50及996.37;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模型有效;预测2022年7-12月的蝇密度与实际密度基本一致,实际监测值均落入了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64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522,可用于短期蝇密度预测。利用该模型预测2023年1-12月蝇密度,其密度平均值为2.89只/笼,低于2005-2022年平均密度(3.22只/笼),高于2022年平均密度(1.20只/笼)。结论ARIMA(1,0,0)(0,1,1)12模型对长沙市蝇密度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蝇密度的短期预测,为预防控制蝇类危害事件及蝇传疾病提供依据。
肖珊陈建勇林斌龙建勋彭莱朱彩英
关键词:蝇密度
长沙市2013年致倦库蚊抗药性测定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长沙市致倦库蚊对主要化学杀虫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以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选择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敌敌畏等五种杀虫剂,按幼虫浸渍法测定受试致倦库蚊半数致死量(LC50),并与2004年、2010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致倦库蚊的抗药性与2010年相比,五种药物中四种有所降低,与2004年比有三种有所降低。【结论】长沙市在蚊虫防治中应减少溴氰菊酯的使用,加强整体规划,延缓蚊虫抗药性的发展。
龙建勋肖珊彭莱徐唯一
关键词:抗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