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冶金工程更多>>
- 某钢铁厂1998—2008年职业伤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某钢铁厂职业伤害与工作环境、职业安全知信行及个性特征等个体因素的相关关系,从中发现工伤事故的主因及高危人群,为职业伤害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工作环境、知信行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经常饮酒(OR=3.408),个性维度中N分高(OR=1.039),焦虑量表总分高(OR=3.568),更换工种(OR=3.586),工作中有分散注意力行为(OR=2.739),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OR=2.440);而技术等级较高(中级)(OR=0.044),工作场所安全装置配备齐全(OR=0.183),向上级报告隐患者(OR=0.173)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禁止职工饮酒;减少职工更换工种;适时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检查工作场所的防护用品,不全时应及时补全;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及心理辅导,切实提高职工职业安全认识水平,端正职业安全态度,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建立科学、统一的上报系统等,降低职业伤害发生。
- 谢晶白梅杨莉李羡筠郑艳艳甘永金
- 关键词:工作环境知信行心理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 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在尘肺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A.TB)在尘肺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尘肺患者67人,尘肺并发肺结核患者56人;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2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同时进行A.TB检测、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TB-Ab)和结核菌素皮肤(TST)试验。结果尘肺并发肺结核组、尘肺组及健康对照组A.TB阳性率分别为73.21%、23.88%、13.46%。尘肺并发肺结核组、尘肺组及健康对照组TST阳性率分别为60.71%、40.29%、40.38%。尘肺并发肺结核组、尘肺组及健康对照组TB-Ab阳性率分别为35.71%、38.81%、30.77%。尘肺并发肺组的A.TB阳性率明显高于TST及TB-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B检测在尘肺并发结核病临床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TST、TB-Ab,对尘肺并发结核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 陈志强周武旺卢雪梅张久红白梅何雪明陈晶
- 关键词:矽肺结核尘肺结核菌素试验
- 2012-2013年广西省新诊断尘肺病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广西尘肺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尘肺病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广西2012-2013年新诊断204例尘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广西2012-2013年新发尘肺病204例的诊断分期分别为Ⅰ期139例(68.14%)、Ⅱ期45例(22.06%)、Ⅲ期20例(9.80%)。其中矽肺169例(82.84%),较2008-2009年的234例(86.35%)和2010-2011年的450例(89.46%)有所下降。204例尘肺中合并结核19例(9.31%)。Ⅰ期尘肺病和矽肺平均接尘工龄为(13.42±9.82)和(11.36±8.59)年,较2008-2009年呈缩短趋势;新发尘肺病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约占67.65%;河池、南宁和桂林为新发矽肺病例重点地区,发病率81.66%;有色金属矿采和煤炭开采为新发矽肺病例重点行业,约占75.75%;新发矽肺病例主要发生于矽尘危害较严重的凿岩工、爆破工、掘进工、采矿(煤)工、粉(破)碎工和搬运工种,约占统计工种的87.50%。结论广西新发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新发尘肺病仍然以矽肺为主,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广西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职业病防控,对中小型矿采选企业的综合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 邵春华张久红汤俊豪白梅
- 关键词:尘肺矽肺发病特点
- 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8年
- 白梅杨莉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2010~2011年广西新诊断尘肺病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广西尘肺病发病特点,为有效防控尘肺病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对广西2010~2011年新诊断503例尘肺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工种、行业、地理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10~2011年新诊断尘肺病503例,其中一期尘肺388例(77.14%)、二期尘肺80例(15.90%)、三期尘肺35例(6.96%);其中矽肺450例(89.46%)。接尘工龄≤15年新尘肺病例占75.55%;一期尘肺病接尘工龄为(12.37±10.21)年。新发尘肺病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占新发尘肺病的68.79%。河池、南宁为新发尘肺病与矽肺病例发生的主要城市,共占新诊断尘肺病例和矽肺病例的74.16%和76.22%;有色金属矿采业为新发尘肺病和矽肺病病例分布的主要行业,分别占新诊断尘肺病例和矽肺病例的65.21%和71.33%;新发尘肺病主要发生于粉尘危害较严重的粉(破)碎工和凿岩工等采矿工种,占统计工种的89.86%。结论广西尘肺病仍然处于高发趋势,需加强对开展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业的中小企业特剐是私营企业尘肺病防治,同时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宣传、职业健康检查和对高危地区、高危行业、高危工种的执法监督。
- 邵春华张久红汤俊豪白梅
- 关键词:尘肺矽肺发病特点
-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期职业性尘肺患者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的评估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期职业性尘肺患者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收治的职业性尘肺患者12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分为壹期组51例、贰期组43例、叁期组3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35例。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4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的测量数据。结果:叁期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低于壹期组、贰期组、对照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估测肺血管阻力(PVR)、右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RVETD/LVETD)、肺动脉收缩压(PASP)高于壹期组、贰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监测患者TAPSE、RVFAC、S'、PVR、RVETD/LVETD、PASP指标,对于不同期职业性尘肺患者临床诊疗评价和病情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 张久红白梅杨金平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
-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广谱抗感染联合舒张气管、祛痰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治愈率为42.2%,观察组治愈率为8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68.9%,观察组有效率为97.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治疗尘肺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石雅馨白梅罗春花王瑜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尘肺肺部感染
- 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个人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研究
- 目的:分析个人心理和生理特征与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关系,探索职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预防和干预策略,以降低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西某钢铁企业1998年...
- 白梅
- 关键词:个人心理生理特征
- 文献传递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性估测叁期尘肺患者肺血管阻力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叁期患期尘肺患者职业性尘肺肺血管阻力估测中应用价值,为尘肺患者临床病情监测与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择取经我院职业病尘肺诊断组依据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尘肺叁期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遴选同期3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给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三尖瓣反流速度峰值(TRV)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Sm),应用PVRecho1与PVRecho2计算方法无创性估测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计算心脏指数(CI)。比较分析两组间各指标数值情况。结果两组人员LVEF数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人员RVOT、TRV数值高于对照组,VTIRVOT、tSm数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人员CI数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PVRecho1、PVRecho2及PAS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运用简单易行且无创,可有效估测尘肺叁期患者肺血管阻力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张久红白梅许婷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肺血管阻力
- 某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钢铁厂职业伤害特点,分析个体因素、职业因素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与职业伤害的关系.找出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广西某钢铁企业发生非致死性职业伤害职工及未发生伤害职工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伤害情况、职业因素及职业安全认知、态度、行为的情况。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奈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发生非致死性职业伤害职工112人,未发生伤害职工144人。112例职业伤害职工中轻伤94例(83.9%),重伤18例(16.1%),男性(91.1%)多于女性(8.9%),20—39岁(占81.5%)为职业伤害高发年龄段,一线工人占67.9%,发生的月份以6月(13.4%)最高,多数伤及手腕部(21.0%),物体打击(28.6%)为主要伤害类型。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2.633)、健康状况(OR=0.127)、每天接触机器时间(OR=1.214)、组织协调程度(OR:0.084~0.160)、认为从事的工作是否安全(OR=3.574)、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OR=0.075)、认为事故发生是否偶然(OR=1.878)、认为事故能否避免(OR=0.183)。结论该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与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及职业伤害的知、信、行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对男性职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端正职业安全态度,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以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 谢晶杨莉白梅
- 关键词:知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