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仁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钼靶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而定期检查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一个有效措施。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红外线扫描、钼靶X线检查、超声、CT、MRI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等。目前,乳腺钼靶摄影是乳腺癌普查和检查的首选方法.其在乳腺癌早期发现和诊断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钼靶摄影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罗军杨彦明张立仁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钼靶摄影肿瘤普查
- 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健康志愿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电影成像在评价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稳态平衡进动序列对3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CMR检查,用Report Card软件分析左右心室的结构和收缩功能,并分析CMR测量结果与超声心动图(UCG)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CMR电影成像显示左心室的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9.2±2.1)、(8.0±2.1)、(48.6±5.5)和(30.3±5.3)mm,右心室的长径和短径、长径指数和短径指数分别为(69.2±9.7)和(30.6±6.6)mm、(39.4±5.5)和(18.1±3.4)mm/m2。上述左心室结构指标的测量结果与UCG的测量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3,0.784,0.686,0.730,均P<0.01)。心功能分析显示左、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分别为(93.6±17.2)和(108.6±28.2)ml,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39.5±13.0)和(45.6±15.1)ml,射血分数分别为(58.5±8.19)%和(58.2±7.4)%。左心室射血分数CMR成像的结果与UCG(64.1±6.8)%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CMR电影成像技术结合标准平面定位能准确评价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尤其在评价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 周璐金征宇张竹花王怡宁孔令燕宋兰张立仁
-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
- 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OMI患者同期行心脏64SCT、MRI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心肌质量(MM)。结果64SCT和MRI在测定左室功能参数方面(EDV、ESV、SV、EF和MM)具有高度相关性(r=0.788~0.976,P<0.001),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可被临床接受。Echo与MRI的一致性界限显著大于64SCT与MRI的一致性界限(P<0.05)。64SCT诊断EF<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84.6%,100%和92.9%,Echo分别是61.5%,66.7%和64.3%。配对McNemar检验示64SCT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Echo(P<0.01)。Echo较64SCT更大地高估了EDV、ESV及SV(P<0.05),但EF的均值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64SCT在定量评价OMI患者左心功能方面准确、可靠,准确性高于Echo,64SCT与MRI相关性及一致性好,优于Echo与MRI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 宋兰张竹花王怡宁孔令燕周璐张抒扬冯逢张立仁金征宇
-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6
- 2007年
-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 张竹花金征宇张抒扬林松柏李冬晶孔令燕王怡宁宋兰王云赵文敏王林辉张晓娜张云庆齐冰徐凯梁继祥朱海峰牟文斌张立仁朱文玲苗齐方圻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成年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伴发情况分析被引量:25
- 1997年
- 为了评估成年人瓣膜病变患者的冠心病伴发率。我们对本院自1988年6月至1995年12月40岁以上550例瓣膜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43例,女207例。年龄40~72岁,平均54.3岁。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联合瓣膜损害分别为205例,107例,238例。156例心电图呈ST-T改变,116例有心绞痛症状。结果:550例中76例冠状动脉有单支或多支≥50%的狭窄病变,占13.8%。就年龄组而言,40~49岁组合并冠心病5例(5/57例,8.8%);50~59岁组有52例(52/406例,12.8%),60~69岁组有18例(18/86例,20.9%)和70岁以上1例(1/1)。二尖瓣或(和)主动脉瓣见瓣膜钙化占51.4%。76例中有114支冠状动脉受累,前降支、右冠、回旋支、左主干依次为46(40.4%)、41(36.0%)、25(21.9%)和2(1.8%)支。156例心电图示ST-T改变中仅13例合并冠心病。76例心绞痛病史患者中仅16例有冠状动脉病变并存。我们认为,(1)40岁以上成年人瓣膜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为13.8%;(2)瓣膜病患者临床心绞痛病史和心电图ST-T改变与有否合并冠心病?
- 凌坚戴汝平蒋世良刘玉清刘玉清曾筝郑宏张立仁曾筝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合并症冠心病成年人病例分析
- 一种用于腰椎负荷CT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
- 2009年
- 目的提出一种用于腰椎负荷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利用建立的分析模型评价加压前、后L_2~S_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最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结果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模型分析结果与专家测量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ACE体位CT检查可获得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
- 李翠平张立仁党玉庆王晓金征宇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腰椎傅立叶描述子
- 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
- 2005年
- 郑福玲张立仁金征宇张竹花高萍党玉庆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腰椎轴向负荷CT检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估轴向负荷CT检查在腰椎退性行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观察加压前后L2~S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最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ACE与PRP体位CT检查,发现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PRP体位CT检查比较,ACE体位CT检查获得了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其临床意义优于PRP体位CT检查。
- 李翠平张立仁党玉庆王晓金征宇
- 关键词:腰椎
-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8例16层螺旋CT和19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成像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对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100%、100%、90.2%和93.9%,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92.3%、95.2%、90.0%和90.0%。64层螺旋CT评价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66.7%、70.0%、71.7%和70.0%,而16层螺旋CT则分别为83.3%、85.0%、83.3%和8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效果优于16层螺旋CT,可做为一种无创手段用于临床搭桥血管的术后随诊。
- 张竹花金征宇孔令燕王怡宁宋兰王沄王林辉赵文敏牟文斌张立仁李冬晶林松柏张抒扬苗齐
-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被引量:55
- 2006年
-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 王怡宁金征宇孔令燕张竹花宋兰张抒扬张立仁林松柏王沄赵文敏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