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逾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留学回国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is OCT)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确诊为CSC的连续病例109例(111眼),其中男89例(91眼),女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底彩照、Spectralis 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在Spectralis OCT的图像上,仔细观察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最外层的Bruch膜(BM)高反射带。根据BM反射带是否显现将其分为不可分辨型BM和可分辨型BM两组。可分辨型BM又分为显型BM和隐型BM两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分型与BM分型相对应,分为不可分辨型PED、可分辨型PED及显型PED、隐型PED。对分型结果进行计数.求百分比。结果111只患眼的RPE.BM.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反射带上,100%为可分辨型BM。不同患眼BM的可见程度及范围有一定的差异:BM反射带清晰可见的(显型)99眼(89.8%),不清楚但与正常视网膜区域对比仍然可分辨出BM的(隐型)12眼(10.2%)。CSC慢性期病例的BM的显现较急性期更为广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萎缩。OCT对FFA检查中渗漏点的跟踪扫描显示.所有FFA中标记的渗漏点处在OCT中均可见BM的显现。结论Spectralis OCT图像上,视网膜最外层的高反射外带是由RPE中具有大量皱褶的基底膜、BM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共同构成,正常的BM不能从复合体的高反射带中分辨出来。CSC患眼中,BM普遍可见.提示RPE与BM相互分离,同时也存在BM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间的侈开,这将成为CSC影像学乃至病理学的新发现.
- 贾晓林孙祖华林冰刘逾刘晓玲
- 关键词:光学相干脉络膜视网膜炎浆液性BRUCH膜毛细血管脉络膜
- 中央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的疗效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后2年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ICL V4c矫正屈光不正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一科行ICL V4c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观察并记录术前至术后2年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眼压、人工晶体拱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不良反应、主观视觉质量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随访的96例术眼,术后2年的平均裸眼视力(Log MAR)为0.021±0.06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为0.002±0.041,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效性指数为1.05,安全性指数为1.09,等效球镜数值稳定,对比敏感度提升,高阶像差有所增加,但主观视觉质量良好,眼压基本稳定,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6%,平均拱高为(549.6±50.0)μm,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感染、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混浊、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具有良好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 陈海婷牛广增冯雪艳刘逾范玉香
- 关键词:屈光不正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复杂眼外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16例(116眼)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功能治愈75例(75眼),解剖治愈28例(28眼),总治愈率88.8%(103/116)。术前视力、手术时机、受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是影响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改善累及眼后节的复杂眼外伤患者视力,术前视力、手术时机、受伤类型、视网膜脱离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 刘逾高瑞新王连丰刘明远何莉
- 关键词:眼外伤眼后节玻璃体切割术
- 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选择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二期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该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二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放性眼外伤65例(65只眼)的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只眼,于伤后5~7天手术;B组,29只眼,于伤后2~3周手术。结果随访12个月,A组最终2只眼眼球萎缩(5.56%),B组最终7只眼眼球萎缩(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3)。A组中21只眼视力明显提高(58.33%),13只眼稍有提高(36.11%);B组中4只眼视力明显提高(13.79%),8只眼视力稍有提高(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4,P=0.000)。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后早期(5~7天)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 高瑞新曹婷婷刘逾何莉刘明远王连丰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诊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 曹婷婷赵俊华刘逾刘明远何莉李朝霞王连丰高瑞新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VO)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发病上占第二位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分支静脉阻塞在静脉阻塞中最为常见,病程冗长,对视功能损害颇大。尤其是缺血性患者,常因并发症发生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黄斑水肿是早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疾病
-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疲劳症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估屈光不正患者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视疲劳症状及调节集合功能、眼表、像差的变化,并探讨其对视疲劳症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分析。连续收集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ICL手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测定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视疲劳评分、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A)、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positive/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NRA)、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ve facility,AF)、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与调节(accommodation,A)比率(AC/A),Schirmer实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BUT)及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HO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L术后第1周视疲劳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术后1个月仍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恢复。AA术后1周时较术前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时明显高于术前;AF术后1周时较术前下降,术后1个月比术前水平稍好,3个月时明显高于术前;PRA、NRA无明显变化;AC/A术后1周时较术前下降,术后1个月回复到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NBUT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时最低;Schiermer值术后1周时轻度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时基本恢复。术后的总HOA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ICL术后AF越差、NBUT越低,视疲劳症状越重。结论:ICL术后视疲劳症状一过性加重,AF和NBUT是影响视疲劳变化的重要因素。
- 陈海婷刘逾张新桥李幸
- 关键词:屈光不正视疲劳干眼
- 叶黄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青少年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叶黄素联合胞磷胆碱联合治疗青少年弱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视力和融合功能表达情况的分析。方法 :选取128例青少年弱视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联合口服叶黄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胞磷胆碱。结果 :治疗6个月后,发现观察组视力提高有效率(96.9%)优于对照组(78.1%),差异显著;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融合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立体视觉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没有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结论 :口服叶黄素联合胞磷胆碱对青少年弱视疗效明显,视力及融合功能明显好转,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小,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 刘逾曹婷婷王连丰陈海婷
- 关键词:青少年弱视叶黄素胞二磷胆碱临床疗效
- Spectrolis-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Br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
- 贾晓林刘晓玲林冰孙祖华刘逾林俊
- 眼部血流动力参数变化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关系。方法:BRVO单眼患者105例(105眼),同期选取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眼对照组58例(106眼),均行双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最大血流速度(Vmax)为观察指标,比较BRVO患眼、对侧健眼及正常对照眼的差异。结果:BRVO眼OA、PCA、CRA的PSV、EDV,以及CRV的Vmax均明显低于正常眼(P<0.05),各动脉RI值高于正常眼(P<0.05)。BRVO对侧健眼OA、PCA、CRA的PSV、EDV高于BRVO眼(P>0.05),低于正常眼(P<0.05),RI值与BRVO眼或正常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RVO对侧健眼CRV的Vmax高于BRVO眼(P<0.01)和正常对照眼(P<0.05)。结论:单眼BRVO患者的患眼及健眼均存在眼部动脉和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顺应性下降以及供血障碍,可能是BRVO的发病机制之一。
- 曹婷婷刘逾范玉香王连丰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
- 外伤性眼内炎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患者73例(73眼),其中41眼急诊行玻璃体切割术,32 眼急诊单纯行玻璃体腔注药术。玻璃体切割手术者中21 眼硅油填充,9 眼20% C3F8 填充,11 眼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开始时及玻璃体腔注药前均抽取玻璃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患者随访6~24 个月,行硅油填充术后2 眼眼球萎缩,玻璃体腔注药效果不佳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者中1眼最终眼球萎缩,除这3眼外,其余患者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眼内取材培养阳性的患者共58 眼,其中混合感染5 眼。共培养致病菌63 株。致病菌谱的构成中,革兰氏阳性菌(62%)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真菌(21%)和革兰氏阴性菌(18%)。从具体菌种看,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25%),然后依次是曲霉菌(1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结论:对于外伤性眼内炎,一旦确诊,需根据病情即刻采取治疗措施,其中玻璃体切割术以及玻璃体腔注药术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 高瑞新曹婷婷白国欣刘逾
-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