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贵方
- 作品数:39 被引量:214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循证医学证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手段包括卒中单元、溶栓治疗(包括动静脉溶栓)和抗栓治疗。由于时间窗的限制,仅少数患者能获取溶栓的治疗机会,对于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是一项重大的临床课题,临床医师希望能有一种神经保护治疗措施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
- 曹贵方毕齐
- 关键词:卒中神经保护药红细胞生成素硫酸镁
- 颞叶癫痫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表达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痫神经元型钙粘素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氯化锂加匹罗卡品诱导SD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特异性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动物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在皮层和海马各区均有表达,给药后4 h和12 h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在CA1、CA3 和齿状回均表达下降,24 h开始恢复,注药后3 d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7 d表达最高。结论 神经元型钙粘素mRNA在颞叶癫痫表达呈双相变化。
- 曹贵方杨期东葛亮袁存国李海燕许念桂
- 关键词:痫性发作海马匹罗卡品
- 润坦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润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 制备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干预组每天给予润坦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于再灌注12h、24h、48h和5d处死动物,切片作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润坦可以显著改善术后第2d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0.05),降低致死率,减少再灌注24h以后的细胞凋亡数目(P<0.05)。结论 润坦可以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对急性期脑梗死可能有神经保护效应。
- 曹贵方杨期东袁存国梁静慧李莉
- 关键词:脑缺血钠通道凋亡
- 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方法 对865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25例(26.0%)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症状为头晕(56例,6.5%),其次为晕厥(49例,5.7%),一侧下肢感觉障碍47例(5.4%),单一下肢瘫27例(3.1%),昏迷22例(2.5%),截瘫19例(2.2%),头痛13例(1.5%),偏瘫9例(1.0%).其中5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包括晕厥2例,眩晕1例,头痛2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表现(34.6%比14.7%),其中晕厥、昏迷、偏瘫、截瘫、下肢感觉障碍等症状的发生显著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常见,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更常见.
- 曹贵方毕齐曹莉
- 关键词:主动脉瘤神经系统
- 长春西丁(润坦)在神经科的应用及机制被引量:14
- 2004年
- 长春西汀(vinpocetine),商品名润坦、卡兰片等,是从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吲哚类生物碱.长春花是常见的类似藤本的长绿地被植物,分布于中南欧等地区.民间用于振作精神、减轻疲劳和延缓衰老.长春西汀最早由匈牙利GedeonRichter公司开发,于1978年上市,后授权世界多家制药公司生产.长春西汀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本文就其在神经科使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予以介绍.
- 曹贵方杨期东
- 关键词:长春西丁神经科缺血性脑血管病癫痫神经性耳聋神经保护
-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合并脑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收治的年龄〉60岁诊断为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68.0±5.6)岁。包含5例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其余为自然瓣膜性心内膜炎。左侧心内膜炎57例,其余6例为右侧心内膜炎。62例患者(98.4%)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或手术所见发现赘生物。23例患者合并脑卒中,占36.5%,3例为静止性脑梗死,20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卒中,其中症状性脑梗死15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另外3例患者因未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无法定性。脑梗死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组二尖瓣赘生物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脑卒中的患者(69.5%vs.40%,P=0.024),二尖瓣赘生物对脑卒中的(OR=3.429,95%CI:1.152~10.202)。合并脑卒中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伴有脑卒中的患者(21.7%vs.2.5%,P=0.012),脑卒中对于死亡的(OR=10.833,95%CI:1.178~99.595)。结论:在老年住院IE患者中,脑卒中发病常见。二尖瓣赘生物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显著增加老年IE患者病死率。
- 曹贵方曹莉王超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
-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二部分)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 许保磊马毳赵明磊吴昊黄维徐胜媛王婧冉李颖王力锋王力曹贵方毕齐
- 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颅内动脉瘤卒中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 2004年
- 刘威唐北沙曹贵方陈涛李海燕
- 青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合并卒中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青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卒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IE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00例临床确诊IE患者,男209例,女91例,年龄(31.8±7.8)岁,其中14例为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300例患者全部发现赘生物,262例(87.3%)赘生物分布于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基础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瓣膜病.35例(1 1.7%)患者并发卒中,其中脑梗死21例(含脑梗死并出血转化7例),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另外2例卒中性质未定.21例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梗死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5例分布于多个动脉系统供血区.9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均位于脑叶,主要为颈内动脉系统分布区.所有卒中患者均有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赘生物.卒中患者中左侧心内膜炎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卒中的患者[100.0% (35/35)比86.4%(229/265),P=0.02;22.8%(8/35)比6.4% (17/26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湿性心瓣膜病对于青年IE患者并发卒中的OR值为4.950(95% CI 1.626~15.072).伴发卒中对患者死亡的OR值为8.387 (95% CI 1.997 ~35.225).结论 在青年IE患者中卒中较常见,其中脑梗死可多发并涉及多个血管系统,易发生出血转化;脑出血多发生于脑叶.风湿性心瓣膜病可能是青年IE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是青年I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曹贵方毕齐曹莉
- 关键词:卒中感染性心内膜炎青年
- 脂蛋白(a)与年轻人出血性脑卒中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脂蛋白 (a)与年轻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 90例脑出血 (BH)、2 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发病时年龄在 16~ 4 5岁患者的血脂水平及 78例周围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同时分析患者的高血压、吸烟、饮酒、卒中家族史等因素。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脂蛋白 (a)与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性增高 ,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增高 (均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脂蛋白 (a)对BH和SAH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 (OR)均为 0 .99,95 %的可信区间均为 0 .97~ 1.0 1。高血压对BH的OR值为 4 2 .6 4 ,95 %可信区间为 10 .97~ 16 5 .77,高血压对SAH的OR值为 10 .88,95 %可信区间为 1.6 9~ 6 9.89。结论 脂蛋白 (a)与年轻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间无明显相关。
- 曹贵方杨期东李海燕刘运海王延金
- 关键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年轻人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