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茜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脑动脉
  • 4篇动脉狭窄
  • 4篇症状
  • 4篇症状性
  • 4篇颅内
  • 3篇动脉瘤
  • 3篇藜芦
  • 3篇颅内动脉
  • 3篇脑动脉瘤
  • 3篇白藜芦醇
  • 2篇药物治疗
  • 2篇抑郁
  • 2篇再狭窄
  • 2篇支架置入
  • 2篇置入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比较

机构

  • 9篇石家庄市第一...
  • 4篇石家庄市中心...
  • 3篇唐县人民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杨茜
  • 7篇侯永革
  • 7篇柳晓锋
  • 5篇郭勇
  • 5篇张博
  • 4篇刘翠平
  • 4篇杨建芳
  • 4篇朱荣彦
  • 3篇李伟峰
  • 3篇卢海丽
  • 3篇张杰
  • 3篇刘辉
  • 2篇耿红
  • 2篇薛银萍
  • 2篇严臻泉
  • 1篇张景瑞
  • 1篇许月坤
  • 1篇张海燕
  • 1篇杨丽
  • 1篇王菁

传媒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组43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MSII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预后GCS>8分的比例高于MSII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MSII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快速平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杨茜严臻泉柳晓锋张金峰门焕丽侯永革
关键词:颅脑损伤胰岛素输注系统
白藜芦醇对脑动脉瘤大鼠MMPs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在脑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探讨白藜芦醇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将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mg/kg)混入饲料喂养;模型组仅给予普通饲料;对照组模拟手术,普通饲料喂养。术后1、2、3个月,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随机抽取10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MMP-2、9表达水平。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颅底右侧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结果 3组以上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时点间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MMP-2、9的表达,对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预防和延缓作用。
杨茜郭勇张博张杰李伟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白藜芦醇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40 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再狭窄
白藜芦醇对脑动脉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VEGF和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脑动脉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均建立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模拟手术;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混入饲料喂养,对照组和模型组普通饲料喂养;3组于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分别随机抽取10只大鼠,通过内眦取血法取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EPCs的数量,用ELISA法检测大鼠VEGF和TGF-β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术后1、3个月末EPC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术后1、3个月末EPCs、VEGF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TGF-β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与术后1个月末比较,术后3个月末白藜芦醇组EPCs、VEGF、TGF-β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动员外周血EPCs及其趋化因子VEGF、TGF-β,可能在预防和延缓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伟峰郭勇杨茜张博张杰
关键词:白藜芦醇内皮祖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中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kin 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制作成脑组织缺血模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未治疗,B组和C组给予白藜芦醇25mg/kg和白藜芦醇50mg/kg,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6水平,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B组和C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C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又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脑部TNF-α、IL-6表达水平,减轻脑部炎症程度,改善脑缺血,值得临床应用。
郭勇杨茜张杰郭唯李婧
关键词:白藜芦醇细胞因子类
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68例。以发病3d行介入栓塞治疗为界,将68例患者分为早期组(32例)和晚期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情况、术后30d内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mRS评分和术后30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住院费用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少,可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郭勇杨茜张博李伟峰刘燚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早期介入治疗
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1年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的研究并不一致。Hackett等对1977-2002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卒中后1个月内、1-6个月和6个月以上患者中PSD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和34%,总患病率为33%。PSD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的病死率。
朱荣彦杨建芳张景瑞耿红刘翠平侯永革杨茜杨丽
关键词:抑郁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随访一年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47.83%)及显效率(47.83%)高于非手术组的治愈率(13.33%)和显效率(44.44%),无效率(4.34%)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1);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6.5±5.6)d短于非手术组[(44.8±6.7)d](P=0.001),住院费用[(51 200±230)元]低于非手术组[(67 900±470)元](P=0.001);随访一年,手术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8.69%)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5),死亡率(4.34%)低于非手术组(24.44%)(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杨茜严臻泉吴国斌张博柳晓锋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颅内外动脉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
2012年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侯永革耿红刘辉朱荣彦卢海丽杨茜柳晓锋
关键词:脑动脉闭塞动脉溶栓尿激酶支架置入
不同类型脑卒中并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朱荣彦杨建芳许月坤许尊贵卢海丽张海燕侯永革刘翠平杨茜柳晓锋
在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课题组发现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并发抑郁,严重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课题通过“心...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药物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