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2篇痔瘘
  • 2篇术后
  • 2篇静脉
  • 2篇康复
  • 2篇护理干预
  • 2篇混合痔
  • 2篇干预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术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医护
  • 1篇医护一体化
  • 1篇抑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愈合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8篇贺婷
  • 1篇谭艳芳
  • 1篇黄艳梅
  • 1篇郑晓东
  • 1篇何建飞
  • 1篇彭蓉蓉
  • 1篇刘玉珍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细针穿刺电凝在治疗静脉曲张型混合痔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细针穿刺电凝在治疗静脉曲张型混合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021年在我科治疗的静脉曲张型混合痔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治疗组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细针穿刺电凝术,对照组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27%,48/55)较对照组(81.82%,45/55)更高,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626,P=0.42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及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出血、水肿、复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1例肛周感染患者,对照组未发现,统计学上无差异(χ^(2)=1.009,P=0.31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肛门狭窄。结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细针穿刺电凝在静脉曲张型混合痔患者中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复发概率低,值得推广。
宋俊黄艳梅贺婷何建飞刘任林
关键词:静脉曲张型混合痔
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痔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红外线(TDP)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痔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行痔瘘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3例)和研究组(n=83例)。对照组采取TDP治疗仪+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程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干预前后自尊量表(SE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SES、SDS的心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TDP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痔瘘术后患者中,能有效缓解创面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贺婷
关键词:痔瘘术针对性护理创面愈合生活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课题,随机对活动前后2组共604例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组织品管圈活动后,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由12%下降到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前后通过自制"圈员自我评估表"测评,圈组成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等6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韩容芬贺婷钟玉超刘玉珍
关键词:品管圈化疗静脉炎
阶梯式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持续干预2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程度、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并提升其生存质量。
赵友兰贺婷谭艳芳彭蓉蓉王丹
关键词:乳腺癌焦虑抑郁
对痔瘘患者术后坐浴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便秘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痔瘘患者术后坐浴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坐浴护理,实验组落实全面坐浴护理。比较两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护理前后患者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的时间、创面痊愈的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2.31±0.71)d,且排便时较为通畅;对照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3.52±0.86)d,且排便通畅性欠佳,两组排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坐浴护理在痔瘘手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和控制炎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和坐浴次数,患者满意水平高。
贺婷
关键词:护理干预
时机理论下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研究在时机理论与医护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行结直肠癌术后造口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机理论下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肠造口患者基本信息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造口护理自我效能感量表、结肠造口并发症评估表、造口生活质量量表、满意度表调查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造口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时间=19.687、21.263,P<0.001),且观察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371、49.657,P<0.001);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效能感评分、造口生活质量评分均呈升高趋势(F时间=23.059、26.710,P<0.001),且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造口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5.281、51.258,P<0.001)。出院后1、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机理论下的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贺婷左莹钟玉超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结直肠癌造口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混合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混合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混合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根据接诊的先后顺序,将15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处理,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其他手术相关情况与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内的疼痛评分(2.34±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47±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混合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使得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更加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评分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贺婷
关键词:混合痔围术期护理
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n=35,机械通气7 d内实施气管切开)和晚期组(n=24,机械通气7 d后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长、气管切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患者28 d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气管切开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β=0.684,OR=1.982,95%CI=1.193~3.292)、基线NIHSS评分(β=0.694,OR=2.002,95%CI=1.125~3.562)、气管切开时间(β=0.794,OR=2.212,95%CI=1.179~4.150)是影响脑梗死气管切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年龄>70岁、基线NIHSS评分、气管切开时间是导致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龄及NIHSS评分异常患者应严密监护,并及早实施气管切开,对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漆柳贺婷郑晓东
关键词:脑梗死气管切开预后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