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
- 作品数:25 被引量:272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消化性溃疡34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报告较少,但该病并非少见,随着纤维胃镜的开展,近10余年来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近8年收治的34例报道如下。
- 朱秀珍王晓蕾蒋履曾余世禄
- 关键词:儿童消化性溃疡病例报告
- 流感嗜血杆菌阳性住院患儿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研究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耐药动态。方法回顾性断面调查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0~17岁住院患儿痰液和咽拭子Hi分离情况。结果共分离出Hi 117株,111例患儿纳入调查,其中102例为呼吸系统感染(91.9%),其他疾病9例(8.1%)。支气管肺炎及肺炎患儿Hi检出率为50.8%(30/59),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50.0%(2/4),毛细支气管炎34.6%(9/26),急性支气管炎24.2%(32/132),喘息性支气管炎17.9%(5/28),疱疹性咽峡炎19.0%(4/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9/76),急性扁桃体炎8.2%(7/85),新生儿肺炎5.6%(3/54)。两个调查年度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vs 23%,P=0.010)和氯霉素(25%vs 8%,P=0.015)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BLNAR)和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BLPACR)两年间均有增长,分别从12%增加到21%,13%增加到19%,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在0~17岁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LNAR和BLPACR呈增长趋势将使临床面临更加严峻的抗菌素选择压力。
- 胡俊王晓蕾许峰谢江刘华伟杨莉莉郭元彪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耐药性Β-内酰胺酶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照观察被引量:27
- 1996年
-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磷胆碱组下降(u=1.97,P<0.05),死亡率略有降低(u=1.00,P>0.05)。两组其后的生长发育及丹佛智能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复方丹参中的有效成份可能通过阻断HIE的发病机制而减轻脑损害。
- 王晓蕾余世禄余涛黄杰郭平梁河涛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
- HIE脑皮层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脑皮质细胞凋亡在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生和发展 ,以及脑细胞凋亡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 ) ,DNA凝胶电泳对HIE新生猪脑皮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并用FCM方法检测了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 :缺氧缺血后 72小时 ,新生猪左额顶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对照组 :3.0 3± 2 .93 ,试验组 :2 6 .18± 16 .35 ;P <0 .0 1) ;DNA凝胶电泳显示有明显的“DNALADDER”。脑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相对浓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 (对照组 :16 0 .98± 37.0 5 ,试验组 :2 96 .90± 35 .5 9;P <0 .0 1)。并且与脑细胞凋亡率有较好的相关性(r=0 .6 6 15 ,P <0 .0 1)。结论 :脑皮质细胞凋亡在HIE新生猪的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且凋亡与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密切相关。
- 唐方王晓蕾刘晓平刘凯张峻梅梁何涛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细胞凋亡钙离子流式细胞术
- 新生猪HIE脑皮层细胞凋亡、钙内流及抑癌基因p53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脑皮层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相关的诱导因素。【方法】 用琼脂电泳观察“DNA 梯带”的出现,用流式细胞术(FCM) 对脑皮层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IFCa) 、抑癌基因p53表达水平进行动态研究。【结果】 缺氧缺血后4hr 新生猪同侧额顶叶脑皮层细胞未见明显凋亡,72hr 后实验组凋亡率较对照组及尼莫通治疗组明显出现( n = 15 ,12 ,13 ;-x ±s= 27 .50 ±16 .2 ,3 .23 ±2 .93 ,9 .17 ±5 .76 ,F= 18 .756 4 ,P< 0 .000 1) ;HI 后4hr IFCa 及p53 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n = 12 ,12 ,12 ;-x ±s = 348 .96 ±39 .59 ,160 .98 ±37 .05 ,260 .18 ±66 .81 ,F= 41 .168 1 ,P< 0 .000 1 ;-x ±s = 6 .07 ±5 .55 ,1 .18 ±0 .53 ,3 .13 ±2 .18 ,F= 6 .076 7 ,P= 0 .005 7) ,且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 r = 0 .497 7 ,P= 0 .002) ;HI 后72hr 凋亡率与4hr IFCa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 0 ?
- 王晓蕾刘晓平刘凯张俊梅唐方余世禄
- 关键词:细胞内游离钙
- 成都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成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发生情况、流行菌株生物学分型和菌株耐药背景以及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对我国成都地区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都江堰市医疗中心)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总共100例患者,男78例,女22例,患者年龄29~93岁,平均年龄(69.09 ±13.79)岁.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技术检测荚膜基因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家医院病原菌分离阳性率、Hi分离阳性率、并发症、生物学分型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行×列表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两家医院18岁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检出率为46.71%(15447/33069),其中100例痰培养检出Hi 101株,Hi检出率0.31%(101/33069),Hi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0.65%(101/15447),经PCR鉴定全部为未分型Hi;生物学分型按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Ⅰ型42.57%(43/101)、Ⅳ型29.7%(30/101)、Ⅱ型15.84%(16/101)、Ⅲ型9.9%(10/101)、Ⅶ型1.98%(2/101)和Ⅵ型0.9%(1/101);Hi阳性疾病构成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59%(59/100),肺部感染35%(35/100),支气管炎6%(6/100);其中55%(55/100)为社区获得性感染;69%(69/100)的感染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病死率8%(8/100);β-内酰胺酶产酶率38.61%(39/101);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率2.97%(3/101),中介率4.95%(5/101);β-内酰胺酶阴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2.97%(3/101);头孢呋辛耐药率16.83%(17/101);头孢克洛耐药率38.6%(39/101);头孢噻肟耐药率6.93%(7/101);氧氟沙星耐药率1.99%(2/101);上述抗生素耐药率两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 刘华伟王晓蕾郭元彪包勇蒋贵平杨莉莉曾家伟王战豪郭慧敏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生物学分型
- 窒息新生猪脑皮层细胞凋亡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王晓蕾刘晓平刘凯唐方张俊梅韩玉昆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理模型细胞凋亡外周血淋巴细胞
- 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感染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对中国川西地区4家医院0~17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4家医院0~17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5748例,痰培养送检率46.96%(2699/5748),痰培养病原菌阳性率43.53%(1175/2699);272例分离出Hi279株,Hi阳检率10.08%(272/2699);279株经PCR鉴定均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以I型39.07%(109/279)和Ⅳ型50.90%(142/279)为主;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12.50%(34/272)、其他下呼吸道感染87.50%(238/272),新生儿肺炎2.57%(7/272),肺炎合并脓毒血症2.21%(6/272);4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Hi总阳检率比较χ2=112.561、P=0.000,毛细支气管炎Hi阳检率比较Fisher确切概率P=0.001,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Hi阳检率比较χ2=108.87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中介2.87%(8/279)、耐药1.79%(5/279),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0.72%(2/279)。结论中国川西地区0-17岁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所分离Hi全部为不可分型菌株,生物学分型以I型和Ⅳ型为主,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和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在川西地区出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胡俊王晓蕾艾涛谢晓平刘小芸刘华伟杨莉莉李桦杨涛毅张彤张砺杨钊邓全敏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
- 新生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与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感染发生情况、流行菌株生物学分型和菌株耐药背景以及Hi新生儿肺炎临床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断面研究方法,对中国川西地区4家医院0—28d入院初步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对Hi流行菌株进行生物学分型、PCR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出院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Hi分离阳性者为病例组,按1:1提取同期住院新生儿肺炎Hi分离阴性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参加调查的4家医院入院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757例,痰培养送检率95.51%(723/757),痰培养病原菌总阳性率15.63%(113/723);Hi阳性率1.94%(14/723),占新生儿呼吸道分离病原菌的12.39%(14/113)。全部14株Hi经PCR鉴定均为不可分型Hi;生物学分型I型57.1%(8/14)、Ⅲ型14.3%(2/14)、Ⅳ型28.6%%(4/14);分离的14株流行菌株β-内酰胺酶阳性率35.7%(5/14),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7.1%(1/14),β-内酰胺酶阳性氨苄西林耐药35.7%(5/14),头孢呋辛耐药和中介率均为14.2%(2/14),头孢克洛耐药率35.7%(5/14),氧氟沙星耐药率21.4%(3/14),未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耐药菌株。对10例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Hi阳性病例进行1:1配对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情况、临床主要症状、肺部体征、X线胸片表现以及白细胞分类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西地区新生儿Hi感染流行菌株全部为不可分型,生物学分型为I型、Ⅲ型和Ⅳ型;新生儿未分型Hi肺炎临床表现与其感染性肺炎并无明显差异。
- 李桦王晓蕾杨涛毅张彤胡俊巨容谢晓平邓全敏郭慧敏
- 关键词:嗜血杆菌流感感染性肺炎耐药率新生儿
- 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探索手术部位感染分析方法,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分布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感染率比较;采用调整感染率比较不同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 3 952例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33例,感染率为0.84%,表浅切口感染占81.82%;感染患者中病原学送检22例,送检率为66.67%;阳性18例,检出阳性率81.82%;共检出病原菌25株;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危险等级感染率随危险等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和乳腺外科调整感染率最高。结论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还有下降空间,从科室层面应重点关注骨科和乳腺外科手术,同时还应关注冠状动脉搭桥术(胸和供体血管均切开)、脊柱融合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和椎扳切除术几类手术。
- 裴小琴郭华王晓蕾陈颖姚缨刘颖
- 关键词:手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