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中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瑞格列奈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甲亢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功能
  • 2篇格列奈
  • 1篇代谢
  • 1篇地特胰岛素
  • 1篇性激素
  • 1篇性激素水平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性
  • 1篇血清性激素

机构

  • 1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1篇贾中春
  • 8篇白洁
  • 4篇辛宁
  • 1篇卫建立
  • 1篇陈华
  • 1篇常俊佩
  • 1篇戴卫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促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2012年
肠促胰岛素具有进食后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在维持血糖稳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胃肠道分泌的肠促胰岛素在维持血糖稳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激素之一,其主要通过肠道-胰岛轴调控血糖水平的稳定。肠促胰岛素主要包括GIP及GLP1,其中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激素(GIP)因其合成及分泌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肠上端,位于肠道-胰岛轴上游,
白洁贾中春
关键词:肠促胰岛素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葡萄糖依赖性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血脂相关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DM)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的血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TG、TC、LDL-C以及Apo-B1的水平以及HbA1c均上升,而HDL-C和Apo-A1的水平均下降。TC、TG、LDL-C、Apo-B1与UAER呈正相关,而TG、LDL-C也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常俊佩戴卫辛宁贾中春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血脂
Aβ40 TNF-α及IL-8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脑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β淀粉样蛋白40(Aβ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患者脑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原发性甲减患者106例,均采血测定Aβ40、TNF-α、IL-8等炎症参数及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同期体检的5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按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组,比较两组各因子水平差异,分析Aβ40、TNF-α、IL-8与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及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Aβ40、TNF-α、IL-8、TSH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TC、TG、LDL-C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MMSE评分、HDL-C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106例甲减患者中,存在认知障碍31例(29.25%),障碍组Aβ40、TNF-α、IL-8、TSH、TC、TG、LDL-C高于非障碍组(P<0.05),HDL-C低于非障碍组(P<0.05)。甲减患者Aβ40、TNF-α、IL-8、TSH、TC、TG、LDL-C水平均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HDL-C与之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甲减程度的加重,甲减患者Aβ40、TNF-α、IL-8表达水平增加,且与TSH呈正相关,三者共同影响脂质代谢、调控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参与甲减认知障碍发病过程。
白洁贾中春徐敏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其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分析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其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78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列地尔+α-硫辛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病情严重程度[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脂联素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MNCV、SNCV、TSS与VAS评分、TNF-α、IL-6及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与对照组(7.6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α-硫辛酸与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疼痛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脂联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白洁贾中春
关键词:Α-硫辛酸前列地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丙硫氧嘧啶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甲亢合并房颤的效果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房颤患者应用丙硫氧嘧啶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甲亢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或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血清尿酸以及心脏功能、窦性心律转复情况以及药物导致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3m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血尿酸(Uric acid,UA)以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以及高峰射血率(Peak ejection fraction,PER)、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两组不良事件情况差异不显著。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合并房颤能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和心脏功能,促进窦性心律转复,且安全性佳。
贾中春白洁徐敏
关键词:甲亢房颤比索洛尔丙硫氧嘧啶
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MD)伴肥胖患者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T2MD伴肥胖患者共计100例,根据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采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情况、氧化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给予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联合组患者FPG和2hPG水平、HbAlc变化相比于单一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降低,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均降低,联合组患者相较于单一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BMI更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更高,丙二醛(MDA)水平更低(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低血糖、恶心、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T2MD伴肥胖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调节患者血糖代谢,且有助于控制BMI,可有效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
贾中春白洁辛宁
关键词:瑞格列奈地特胰岛素2型糖尿病肥胖氧化应激
利格列汀与达格列净对双胍类/磺脲类控制不佳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利格列汀与达格列净对双胍类和磺脲类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与利格列汀组,各51例。利格列汀组予以利格列汀口服,达格列净组给予达格列净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及胰岛素指标水平变化,并通过观察不良反应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达格列净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HbAlc指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1、37.046、21.806,P<0.05),且各指标低于同期利格列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4、13.900、10.685,P均<0.05);治疗3个月后,达格列净组患者体质量及BMI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6、11.397,P均<0.05),且低于同期利格列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2、6.649,P=0.012、0.000);治疗3个月后,达格列净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66、24.162,P均<0.05),且TC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利格列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74,P<0.05),而达格列净组患者HDL-C水平及利格列汀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893、0.786,P=0.374,0.434);治疗3个月后,达格列净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08、27.390,P均<0.05),且低于同期利格列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3、5.581,P均<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33.15±4.36)均较治疗前(21.56±4.23)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71,P<0.05),且达格列净组高于同期利格列汀组(26.42±3.56),差�
辛宁贾中春卫建立
关键词:双胍类磺脲类糖脂代谢
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的检测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SP)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和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56例为对象,分为SP组(单纯SP,46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69例)、糖尿病+SP组(2型糖尿病并发SP,54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糖尿病组、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鸢尾素、25(OH)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高于SP组、糖尿病组,鸢尾素、25(OH)VD水平低于SP组、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bA1c、TG和趋化素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鸢尾素、25(OH)VD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SP的AUC值分别为0.712、0.770、0.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SP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偏高,鸢尾素、25(OH)VD水平偏低;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变化与SP发病密切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风险评估。
白洁贾中春张鹏凯张泽庆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趋化素25羟维生素D
不同年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男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确诊的206例男性O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0~49岁组46例、50~59岁组58例、60~69岁组50例、≥70岁组52例。分别对不同年龄层OP患者进行腰椎正位(L2-4)、左侧股骨颈等部位BMD检测,统计并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BMD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各组之间骨代谢与微量元素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年龄与多部位BMD的关系。结果(1)腰椎正位(L2-4)、左侧股骨颈等部位的BMD在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之间逐渐减低,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2)骨代谢指标中,各年龄段OP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骨碱性磷酸酶(ALP)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P<0.05);(3)微量元素中,各年龄段OP患者的血清镁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P<0.05),但各年龄段患者的血钙和血磷的差异不明显(P>0.05);(4)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年龄与腰椎正位、左侧股骨颈以及ward三角区BMD呈明显负相关(r=-0.685,P<0.05;r=-0.534,P<0.05;r=-0.529,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OP患者BMD水平逐渐下降,高龄与男性OP患者BMD存在负相关性。
白洁贾中春陈华
关键词:年龄骨密度骨质疏松
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给予^(131)I方案治疗后机体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01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数字双盲、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131)I方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每位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睾酮、雌二醇水平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 <0. 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四项指标平均值均有明显改善(P <0. 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T3、TT3及TT4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 <0. 05)。结论^(131)I治疗甲亢短期时间内除T、E2有升高外,其他血清性激素无明显变化,而通过治疗患者FT3、FT4、TT3等系列指标均有明显降低,疗效确切,此外定期经过多血清指标检测还可作为给药剂量调整的重要标准。
贾中春辛宁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性激素水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