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爱梅

作品数:26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疗效
  • 7篇血液
  • 7篇临床疗效
  • 7篇恶性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5篇化疗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血小板减少症
  • 4篇真菌感染
  • 4篇侵袭性
  • 4篇联合化疗
  • 4篇联合化疗治疗
  • 4篇疗效观察
  • 4篇免疫
  • 4篇化疗治疗
  • 3篇血液病

机构

  • 18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6篇冯爱梅
  • 18篇薛阿利
  • 15篇赵朴
  • 7篇张浩
  • 5篇郭海飞
  • 5篇骆林胜
  • 4篇吴品
  • 4篇张日
  • 3篇赵朴
  • 2篇丁香翠
  • 2篇俞康
  • 2篇李强
  • 2篇吴文兵
  • 2篇林洁
  • 2篇李迪豪
  • 2篇李强
  • 2篇郭海飞
  • 1篇何国鑫
  • 1篇韦菊英
  • 1篇麦文渊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血性贫血并发再生障碍危象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冯爱梅薛阿利赵朴
关键词:再生障碍危象溶血性贫血并发贫血患者
血液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治疗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液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已经被确诊为血液恶性肿瘤的患者84例,其中选取已经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6个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发高危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主要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老龄化、长期接受化疗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且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老龄化、长期接受化疗是血液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因此预防血液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也是临床上的首要任务。
骆林胜冯爱梅薛阿利李强吴品张日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
蔗糖铁注射液不同给药频次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不同给药频次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0例住院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Ⅰ组220例,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100mg/次,1次/d;Ⅱ组230例,静脉滴注蔗糖铁注射液,100mg/次,隔天1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压积(HCT)等的变化,观察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b、HCT、Ret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周组间比较,Ⅰ组Hb、HCT、Ret上升程度明显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Hb、HCT、Ret上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每次静脉给药100mg,1次/d治疗IDA安全性高,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住院IDA患者比较可取及安全的治疗方案。
涂小芳冯爱梅赵朴
关键词:蔗糖铁缺铁性贫血临床疗效
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的关系
2013年
目的研究CD56抗原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复发的相关性,为APL复发高危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的表达,均采用维甲酸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每3月进行骨髓检验,评价疾病缓解及复发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CD56阳性表达27例,阴性表达73例;阳性组复发率为29.63%,高于阴性组的5.48%(P<0.05);阳性组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骨髓PML-RARA融合基因r型所占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正常核型所占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CD56抗原阳性表达的APL患者易复发,预后较差;CD56抗原可作为APL复发的预测指标。
薛阿利冯爱梅赵朴张浩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
他克莫司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龙每次4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他克莫司胶囊每次1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例)和70.37%(19/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4分别为(135.67±16.88),(165.47±23.22)ng·L^(-1);MCP-4分别为(3.17±0.46),(4.98±0.71)ng·L^(-1);白细胞分别为(4.83±0.58)×10~9,(3.67±0.46)×10~9/L;血小板分别为(1 5 3.2 2±1 8.8 5)×1 0~9,(113.22±16.26)×10~9/L;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15.26±3.14),(23.65±3.58)mm·h^(-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消化道不适、感染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2%和14.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显著,其能明显地降低患者的IL-4及MCP-4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何尚映林洁黄鹏冯爱梅
关键词:他克莫司胶囊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性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6年
目的比较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及常规化疗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L-DICE(L-ASP 10000U/m^2d_(1-5)皮下,DXM 20mg/d d_(1-4)静脉滴注,IFO 1.0~1.2/m^2d_(1-4)静脉滴注,VP16 65mg/m^2d_(1-5)静脉滴注,顺铂针30mg/m^2d_(1-3)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DICE化疗,方案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两组间CR、PR及CR+P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及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7.5%、32.8%,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20%、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过敏、肝损害、高血糖、急性胰腺炎、凝血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等均较对照组高,但均可耐受。结论 L-ASP联合DICE比单用DICE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郭海飞徐钰冯爱梅薛阿利
关键词:B细胞性淋巴瘤难治复发左旋门冬酰胺酶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90例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统恶性肿瘤90例疗效观察。方法对本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0例,采用以 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初治30例,复治60例。急性白血病...
赵朴李迪豪薛阿利冯爱梅吴文兵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吡柔比星
文献传递
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榄香烯乳300 mg加人5 GS 500 ml中静脉滴注,持续用...
赵朴冯爱梅薛阿利张浩郭海飞涂小芳
文献传递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 TPO)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疗效以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难治性ITP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美罗华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T、B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40%(P<0.05);2组治疗后PLT水平均时间延长而升高,且观察组PLT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4+、CD4+/CD8+均显著上升,CD8+均显著下降(均P<0.05),观察组CD19+/CD20+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CD19+/CD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美罗华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有效,能显著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联合治疗比单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疗效时间更长。
骆林胜冯爱梅薛阿利李强吴品张日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美罗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疗效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单纯抗菌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采用单纯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联合粒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在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98.53%;对67例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共检出病原菌30株,检出率为44.78%;其中革兰阴性菌共19株占63.33%,革兰阳性菌7株占23.33%,真菌感染4株占13.3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肺部、消化道以及口腔为主,而患者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ANC)水平及化疗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易感因素进行联合用药,患者的发热时间以及ANC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患者年龄偏高、住院时间长、ANC水平偏低以及化疗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治疗原发病及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与粒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用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薛阿利俞康冯爱梅赵朴陈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抗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